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好五种资源  加快城市发展(3-1)

(2008-06-24 15:12:19)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文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政府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通过有效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每一个城市政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近三年,长沙拓展城区70平方公里,增加城市人口56万,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亿元,新增城市道路 215公里。城市竞争力由1998年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的19位提升到2003年省会城市中的第9位。在长沙加快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城市政府要善于运营五种资源。

一、用好规划资源,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

规划是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是城市政府对城市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配置的有力杠杆。规划作为一种行政资本资源,其运营状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命运。运营得好,城市可以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城市内外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运营失误,不仅使城市浪费稀有的宝贵资源,而且会极大地滞缓城市的发展。城市要实现最优发展,必须充分运营好规划资源,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要坚持规划的前瞻性。规划从编制到实施有一定的时间周期,规划要发挥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必须适度超前于城市发展。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有利于推动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从国际接轨和适应WTO框架的高度,改纵向比较为横向比较,改静态比较为动态比较,改总量比较为均量比较,着眼于城市今后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高起点、大视野规划城市建设。在制定长沙发展规划的实践中,我们站在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长沙城市人口为310万,城区面积为310平方公里,并且确立今后城市发展的重点转向郊区,呈组团式、内涵式发展。实践证明,这一规划是符合长沙发展实际的。二是要提高规划的预期性。规划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投资在区域的分布和资本流向。而资本的特性总是向回报率最高的区域和行业流动,这是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规律。规划是否具有预期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资本的合理流动。提高规划的预期性必须克服规划的随意性,规划一旦形成就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如果朝令夕改,就会造成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任意开发,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近年来,长沙在城市规划上严格审批,使建设蓝图一以贯之。正是由于形成了强烈的规划共识,才吸引了广泛的社会资本注入城市建设。提高规划的预期性,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是关键。城市产业布局科学,能有效组织现代城市生产,进而提高投资的预见性。在长沙城市规划中,我们确立了河西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东部为先进制造业中心,北部为重工业及港口码头物流中心,南部为轻工业和生态环保工业中心,这一城市空间布局,较好地引导了城建资本的流向。三是要增强规划的带动性。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整体价值的提升,城市的功能布局以及周边环境注定了城市区域之间的资源价值。如果城市规划得好,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完善,那么土地批租可以形成统一的收益协调机制,发挥城市的最大收益和土地的最大价值。因此增强规划的带动性也是运营规划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市特色的带动作用。城市的特色是城市的品牌,城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特色当中。特色越明显,城市的潜在价值就越高,带动效应就越强。长沙的特色是一个具有独特“山水洲城”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城市。山水洲城的和谐布局,是大自然对长沙的恩赐;文化名城的深刻背景,是历史留给长沙的宝贵财富。在长沙城市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下大力气规划一洲两岸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就是为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凸现湖湘文化和山水文化特色,增强区域内的资源价值。要充分发挥城市拓展的带动作用。城市的拓展必然带动周边地产的升值。我们把市政府机关由城市中心搬迁到河西,在城西部兴建岳麓山大学城,在城北部兴建霞凝新港城,在城东南部兴建体育新城,就是为了带动整个城市的升值。

二、用好土地资源,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可靠资本

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载体。在城市的国有资产中,数量多、增值潜力大、政府能直接控制的资产就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土地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度控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如何运营土地资源,既形成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又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开发。城市政府运营土地资源,其有效途径是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土地资本。一是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储备。政府垄断经营土地,培育土地一级市场,可以很好地解决土地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按城市规划调整用地结构,以利于形成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投资决策分散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可以确保土地收益收归政府。为此要加强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原则,使土地供应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良性循环机制。严格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保持土地适度饥饿状态。强化对存量土地调控和闲置土地的监管,严禁任何未经土地一级市场拍卖和招标竞价的土地转让或出售。在实践中我们把城市规划区内需要调整使用的存量土地、旧城改造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都纳入政府统一收购储备的范围,既避免了土地的盲目开发,又确保了土地收益的稳定来源。二是加快城市结构调整,实行土地置换。城市的结构效益一旦形成,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城市结构既能提高城市的聚集效应,又能提升土地的潜在价值。随着城市的加快发展和扩容提质,城市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为此必须加快城市结构调整,通过采取“腾笼换鸟”、“退二进三”、“退城建园”等土地运营措施,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工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最佳配置。随着我市中心城区的进一步扩张,我们将二环线内工业企业逐步迁出,向工业园区集中,企业搬迁后置换出不少存量国有土地,使土地的级差效应凸现出来,不仅换取了企业发展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使土地效益转化为工业资本,也使企业改制和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有了可靠的来源。同时通过搬迁,增加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了新兴产业资本。三是引入市场经营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引入市场机制经营土地,逐步完善土地经营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土地经营过程中,既要保证政府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收益,又要保证投资者平等参与土地经营的地位。在实践中,我们对那些有较大潜在价值的土地资源采取了“先投入、后升值、再拍卖”的经营方式,把毛地变为净地、生地变为熟地、闲地变为俏地,先出让部分给能带动土地升值的旗舰项目,待提升土地价值后再出让其它土地,确保了整个土地出让的效益。对那些市场潜力不大、政府又一时拿不出资金进行配套建设的土地进行市场运作,实行公开招标和拍卖。近三年,我市以地融资96亿元用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可靠资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