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解决城乡失调、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恶化、个性湮灭等问题,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再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包括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粗放式扩张在内的“城市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甚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严重,这是令每一个市长都头疼的难题。
旧有的城市发展难题没有解决,而新的城市发展标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变得越来越高。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须得到充分体现的新主题。
从长沙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来说,近3年来拓展城区70平方公里,增加城市人口56万,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亿元,新增城市道路
215公里。城市竞争力由1998年的全国大中城市19位提升到2003年省会城市中的第九位。一些城市专家认为长沙是“中部地区一座充满活力的杰出城市”、“历史名城和现代新城和谐结合的典范”。尽管长沙市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人们可以更自觉地用更宽广的视野来推进城市建设,更系统地实践科学发展观。
城与乡:从何处统筹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发展相对于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而言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短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建设必须依靠城乡的协调发展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的提升,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突出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统筹制定。统筹城乡规划能为城乡建设提供可预见的发展方向,避免城乡建设失衡和资源浪费,从根本上提高城乡建设的效率和效益,达到城乡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共建共享。长沙市通过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沙市总体规划修编,不盲目圈地求大,而是实行组团式、内涵式发展,将长沙地区的城乡建设和发展统筹起来,将过去的城乡分割模式改变为以城带乡模式,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显示,长沙规划能力指数在全国200多座城市中名列第七位。
城乡建设统筹兼顾。农村建设相对于城市建设点多面广,不利于集约化、大规模投资,且短期内难以产生效果,但离开农村建设的城市化又将受到区域内土地空间、发展潜力、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制约。长沙市在城市建设中实行了城乡交通、设施和资源的共建、共融、共享机制。“打通城市出口,城乡联接一体”,把城市主干道与县(市)对接;实行项目和资金支持,统筹兼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额资金引水入城,启动城市饮水工程。城市建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地方财力的增长,使政府得以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农村建设。近3年来,长沙地方财政收入年均以31%的增速增长,财政用于新建、改建县乡公路的投入达36.5亿元,投入农村水利建设25.4亿元,投入小城镇建设75亿元。
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城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城区的传统工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到郊区或县(市)提质改造,城区的加工企业在农村建立产业基地,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一批国内机械先进制造业企业,如远大空调、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大型制造业产业基础均选点布局在城郊结合部或县城:以先认技术为代表的长沙软件园、传感技术产业基础、岳麓山高科技园等均外迁农村和建在郊区。城区的商贸集团逐步延伸到农村;刺激农村消费,推力城乡商贸、娱乐、休闲、旅游等行业的相生相荣,使市辖的县(市)成为城市产业的延伸和配套链。
城乡市场统筹发展。城市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城乡之间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加速对流的过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商贸市场是发展城市经济,激活、带动和繁荣农产品市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战略性调整措施。近3年来,长沙在加快城市建设中,放手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促进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不断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境。突出抓好了红星大市场和马王堆蔬菜市场的建设。投资2亿元在城区建立了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每年召开农博会,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优质平台。长沙的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规模水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拥有现代化的会展场馆达20多万平方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