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下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2022-04-01 19:43:50)
分类: 教学随笔

八下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我今天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说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从不讲他曾讲过得知识,对于老教师而言,最难突破的,我们能否打破已往的经检束缚,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解读文本,有更多生成的东西。

年轻的时候,当别人说我,你挺有教学经验呀,那时我会高兴地,但是现在如果再有人说,在教学方面真有经验,也许我不会把这句话,当成是对我的赞扬,我觉得一个教师的生命不是在重复昨天的知识,教师的生命在于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突破自己的局限,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思维层次上,每天自己都要有生成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进步。一本教材自已都不知道教了几遍,如果我们还不能静下心来,去像新老师一样,去深挖教材,按着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去教,无论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都会觉得乏味。从我个人角度来谈,我就是害怕自己,每一天都是重复自己。以前自己也有一个错误 的认识,认为一篇课文反复的教学都 不会太怎么准备了,但是当们真的不太准备的时候,站在讲台,我们也许内心会很慌乱,只是会把重点的知识按着自己曾经的记忆来讲,或许这个记忆也不是那么 清晰。等一节课下来,我们先不问学生,就自己收获到了什么。也许会不寒而立。人生也如流水一样,不进则退。

今天我讲得《小石潭记》,说句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讲了几遍,就在学这一课的前一天,我还看了一遍教材,我觉得这课太熟悉了,把重点实词、句式,内容理解呀,讲一讲就行,文言文是很好得。第二天,因为我的课是在下午,上午, 我打开一视频,这个人正好讲苏轼的词《减字  木兰花》“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好美的语言,我特别喜欢那句“休辞醉倒,花来看开人易老”,人这一辈子,真的不能醉生梦死的生活,春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万物生长的季节,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那么我们人也一样,处在生命的最好的时光,那么我们就应该尽情散发着光和影,不应醉生梦死,而应去创造,去欣赏、去享受,去体验。这样才不会浪费生命。等到自己生命凋谢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遗憾。我突然想起,苏轼人生是多么坎坷,可是他能以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遇而安 ,虽然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都在笑对生活,有那么多的爱好、什么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美食、酿酒、瑜珈、哲学、、、、、,他的生活可以是说丰富多彩的,他的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他活得很自由。我想起 苏轼所说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当时他也是处于被贬处境,但是心态与柳宗元却不太一样。我想起我要讲的这篇《小石潭记》,我对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查阅了一下,发现他的人生经历挺不顺的,有人评价他是一鸣惊人,一落千丈。活了47岁,而苏轼却活了70多岁,我想起了美国 一个高空走钢丝的表演者瓦伦达,他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失足而身亡。事后,他的妻子说,他在表演前,就一直在说,这次表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与以往不同,以往比赛,他从来不在乎成功。但却成功了。原来当我们太在乎成功时,我们就已经失败了。恰如村上春树所说:真正的人生智慧,不是掌握“如何去赢”,在,而是学会“如何输得漂亮”。多么值得思考,令人沉思。

所以在学这篇课文前,我就让学生读一下《文言文赏析》,关于文题、作者、写作背景,然后我来总结,我就把以上所思考得内容讲给了学生听,想让学生多了解一下作家的事情。也想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然后进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读译,然后进行文章内容理解的分析。文言文基础知识。虽然,我用了二节课的时间去学习这篇文章,我觉得从我教师个人角度来说讲,我是有很大的突破了,把这文章讲得更透了,自己理解和更深,我能把他与苏式的《记承寺夜游》来一齐来读,对柳宗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实现知识的整合。这一点对于我个来说,就是一个进步,我们在每一讲文章前,我们要尽量再看一遍再看一遍,一定会有自己更独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也许就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从而生成的东西。我想从学生角度来谈,他们也会收获很多,因为自我感觉,我的课讲得细而透。无论基础知识还是能力提升这一块都做得很到位。

一个不经意想法可能会改变很多,先改变自己,才会改变别人,多学习多读书,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当通过学习,我改变自己,自己又所提升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刻!不想超越谁,只想不让自己重复每一天,我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能所收获!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收获着、快乐着,简单的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