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爱情

标签:
原创随笔思想文化 |
分类: 棋子随笔 |
http://s13/mw690/52cb3fact7be8747108cc&690
《闲话爱情》
作者:天赋棋子
爱情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男女相爱的感情。百度解释为: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这两个定义概括性都很强,但也很空洞,没有提及财富和金钱,远不如“高富帅”和“白富美”来得一目了然,虚无缥缈看不清,年轻人自然不喜欢。不可否认,在每个时代里爱情都会与金钱相遇,那么,爱情是否需要不断地重新定义?
《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说。未经文字记载,只凭民间口口相传,就这样生动鲜活地存在了几千年,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奇迹。然而究其创造奇迹的原因,答案只能是感天动地的爱情。每一个体的记忆从感动开始,然后认同、连接和汇聚,最后形成了民族的记忆。一代代人面对这无私专一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唏嘘喟叹,并将这份共同的记忆通过神经导入思想,作为自身生命中美好的向往和永远的追求。
《庄子》里记载着尾生的故事,全篇仅有二十二字: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诗人洛夫将这个故事转换成了第一人称:“我在水中等你,水深及膝,淹腹,一寸寸漫至喉咙,浮在河面上的两只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条青石小径,两耳倾听抚过蓟草的窸窣,日日,月月,千百次升降于我胀大的体内,石柱上苍苔历历,臂上长满了牡蛎,发,在激流中盘缠如一窝水蛇,紧抱桥墩,我在千寻之下等你,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如此深情,心无旁骛,哪怕是以生相许。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字中,仅凭二十二个字立名的只有尾生一个人吧。
《汉乐府》中有一女子:“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两句荡气回肠的话语,足够深,足够热,象滚沸的岩浆,从地核的中心喷涌而出。有了女子这决绝的呼唤,就足以证明,《诗经》之后,人类爱情的格调绝无降低。
《孔雀东南飞》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长恨歌》写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西厢记》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牡丹亭》写道: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红楼梦》写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说起爱情,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活动中,为人类奉献出了多少浪漫传奇和经典诗句!人类文化史,甚至整个文明的历史,若是没有了这光辉灿烂的爱情作支撑,是否成立还要另当别论。
下面说点近的摸得着的。先说启功先生写给亡妻的一首诗。在妻子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他拒绝了无数媒妁之人,一直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无法自拔。先生无儿无女,无人可诉,只能将泪与思恋凝注笔端: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枯骨八宝山,孤魂小乘巷。你再待两年,咱们一处葬……不同生,求同死,生同床,死同穴!
再说两句三毛吧。在很多年轻人眼里,三毛是他们的青春偶像。就连在三毛自己的笔下,她都是以一个叛逆、不羁、浪漫、独行侠的形象出现。可是在爱情面前,也只有在爱情面前,你才会发现她赤子的一面。她对爱情的表达和承诺是那样的柔婉和亲近。荷西准备向三毛求婚时试探着问:“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啊?”三毛大大咧咧地说:“看着顺眼的,千万富翁就嫁。看不顺眼的,亿万富翁也嫁。”荷西感慨地笑着说:“看来女孩子都喜欢有钱人啊!”三毛嗤之以鼻:“那要看对象是什么人啦?”荷西说:“那要是我呢?”三毛郑重地说:“是你,只要管饭就够了。”荷西追问道:“那你胃口大不大?”三毛想都没想说:“不大,不大,为了你,我还可以少吃点儿。”这几句饮食男女之间看似平常的对白,因为有了爱情的存在,听来举重若轻,又字字动人心旌。
这些历史的、现代的、传说的、真实的故事和诗句,能不能为爱情一词注出更为丰富生动、深刻厚重、直捣人心的内涵和外延?
也许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无须承担责任。择偶和爱情完全是两码事,择偶即是找个人,配成双,别单着。至于爱情有无,或长或短,大不了再换,总之不相干。而我却有个杞人之忧,记着前几年,有个女孩子在电视上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一句话,立即招致了整个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口诛笔伐。女孩子利用一切机会道歉作声明,试图挽回颜面和损失。可是今天,“高富帅”“白富美”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被社会与大众所接受,是我们向往爱情的心在无数的刺痛之后日渐麻木?还是我们已勇于承认自己向着金钱又迈出了赤裸裸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