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莞艺博会 把脉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原创)

标签:
谢国良品牌营销东莞艺博会东莞文化艺术书画展览收藏品展览 |
分类: 行业视角维度 |
昨天,第二届东莞书画收藏艺术博览会(简称:艺博会)在东莞市国际会展中心“悄然”开幕,笔者本人亲临了本届艺博会的开幕现场,并以观察者及策划人的视角对开幕当天的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较为深入的关注。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我对东莞本土的文化产业有一个更为直面的了解。通过昨天在艺博会现场的所见所闻,特借新浪博客平台发表下我的看法和观点。
这是一届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深思的艺博会
我昨天在现场的心情错综复杂且愈发沉重,我们可以不懂艺术,但我们不可以亵渎艺术;我们可以没有文化,但我们不可以不尊重文化。我为本届艺博会开幕当天的一点一滴而扼腕叹息。
主办方及策划单位眼中的艺博会
一、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菜市场或灯光夜市
低格调、低品位、低级别、粗劣、简陋的馆场布局及设计,不知情的人走进馆场,还以为是一个在乡镇里举办的廉价服装销售现场,或者是设立在工业区里的灯光夜市。这难道就是艺博会?没有明晰的线路导示,没有完善的配套管理,没有科学的馆场规划,走在馆场里面人只能瞎转,根本不知所云。
在这个如此和谐的初冬季节,在东莞硬是上演着一幕亵渎文化艺术的丑剧。这是谁之过?
通过这次艺博会的策划,让笔者透过本届艺博会呈现出来的一切表象,深度看到了东莞文化的缩影及东莞文化的现状。东莞对文化艺术的本质理解在本届艺博会一览无遗。在这里,我不想再谈主办方及策划单位的策划实力如何及在具体操作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等问题。因为,本届艺博会所折射出来的种种迹象,已经上升到了东莞本土对文化艺术如何理解及定义的层面。
毫不掩饰地说,在他们的眼中,所谓的文化艺术展览,只不过是给你提供一个卖字画的地方。这和菜市场的管理者给小贩提供一个卖菜的“摊位”没什么区别。唯一有创意的就是把这个市场及摊位挪到了国际会展中心并且门口多了几个挂工作牌的保安而已。
艺术家及书画家们、参展商眼中的文化艺术作品
二、在他们的眼中只不过是青菜和萝卜,牙刷和毛巾
在粗劣、简陋的展位里,这些大师和参展者用最简陋的方式把视之为饱涵文化艺术的“作品”,同样用最简陋的方式悬挂在展板上,或者直接铺在地板上。这难道就是代表着文化品位的“艺术”?这难道就是大师们经常挂在嘴边或者不断进行自我标榜的“大作”或者“名作”?说实在的,笔者看着都汗颜。
还有不少“大师”在现场舞文弄墨,美曰:“现场创作”或者“现场挥毫”。笔者对这种刻意甚至是过度的“表演”,认为实在是可笑至极!难道艺术的东西,是在现场这短暂的时间可以不断进行“批量生产”的?而且在“现场生产”出来的所谓“艺术作品”,要么往地下一铺,要么找两个铁夹子往展板上一挂,从远处看人家还以为是在“晾衣服”。这些大师的这种行为及做法,让笔者自然就想起来了在电影或者电视剧镜头片段里,街头“卖字画”的潦倒文人或者以此为生的小贩。笔者不知道这些大师对此怎么看?他们是怎样的心理状态,究竟是陶然自得、自鸣得意?还是备感苍凉、备感悲哀?
笔者认为,现场的适度“表演”是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一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亲历艺术创作的过程;二来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你的创作过程中,现场感受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及带来的精神享受;同时在你现场创作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活跃现场的气氛,并且让现场的人见证你对文化艺术理解的高度及发散出来的深厚内功。
此刻,几天前一位著名诗词家所说过的一席话,他对东莞文化艺术现状的精到解读及一针见血的评判,如钢锥般扎在笔者的心里,隐隐作痛。笔者的心在滴血,难安……
本次的艺博会唯一所缺少的就是少了几句叫卖声及打折的吆喝声,若配上这些音符绝对就是一个百分百、活脱的、名副其实的菜市场及灯光夜市了。那是何等的繁华似锦,歌舞升平啊!届时估计现场的有些人会陶醉在这片繁华的“文化艺术”海洋里,不愿意醒来!
我相信,本篇博文发表之后,又会惹来骂声一片了。他们会在骂笔者愤世嫉俗,骂笔者不识抬举,骂笔者不懂文化艺术,甚至骂笔者是不是欠揍,活得不耐烦了。如果他们不觉得累,那么,就让他们骂去吧!声音尽量大点,最好拿出菜市场小贩吆喝的风格和音调来。
昨天,南方电视台的记者来了,广东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在摄相机的镜头面前,有些人在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我佩服这些人的勇气,也赞叹这些人有如此深厚的作秀功底。他们在高谈且信誓旦旦要“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依笔者之见,还是尽快停止忽悠吧!因为笔者坚信,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除非,文化艺术在哪一天真成了一把青菜、一根萝卜、一支牙刷、一条毛巾。不然,“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高谈阔论,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一个永远也无法变成现实的梦。而这梦的背后,就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