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名画(安格尔,上)

标签:
安格尔angelica荷马的礼赞凯鲁比尼与缪斯女神圣女贞德 |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
又是一位重量级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
《卡洛琳.里维尔小姐》Mademoiselle Caroline
Rivière,年代1806,尺寸:H. 1 m; W. 0.70 m
画家当年为里维尔家族画了三幅肖像画,这是第三幅,他们家的女儿。她的父亲菲力博尔特.里维尔是拿破仑皇帝手下成功的官员,特地请了当时年轻且处于上升期的画家为他们全家画像留念。当时安格尔虽然喜欢古希腊题材,但为了生活也时常接受一些贵族家庭的委托为他们画肖像。画中的女主人时年约13-15岁。作者把她画的美丽端庄温柔,背景是明亮的蓝白基调早春景色,但她的脖子和鼻梁都显得比较长,表情也略显不自然。不幸的是,画作完成的当年,画中的女主人就过世了。
1806年,当这幅画与其家族其他两幅一同在沙龙展出时,得到的多是不太好的评价,有人说画有些哥特化,或者类似早期尼德兰画,还有就是蟒蛇状的服饰给人不舒适的视觉感受。但如今,这些画则被认为是安格尔艺术生涯的顶峰。
上幅画介绍过,安格尔在1806年为里维尔家族画过三幅肖像,这位就是里维尔的太太,上幅画中的女主人卡洛琳.里维尔的母亲。

《菲力博尔特.里维尔》Philibert Rivière,年代1804–05,尺寸:H. 1.16 m; W. 0.89
m。

《菲力博尔特.里维尔》Philibert Rivière
这位就是里维尔先生了,前面的两幅分别是他的女儿和太太。这幅应该是最先画的第一幅。还好我在事先不知情的前提下拍齐了这三幅画。
1806年,当这三幅家族画像一同在沙龙展出时,得到的多是不太好的评价,有人说画有些哥特化,或者类似早期尼德兰画,过于线条化和摒弃传统。但如今,这些画则被认为是安格尔艺术生涯的顶峰。
1870年,卡洛琳.里维尔的嫂子Sophie
Robillard将此三幅画捐赠给了卢浮宫,仔细看画框最上面的字Robillard和1870就是捐献者的名字和捐赠年代。

《Charles
Cordier的肖像》 ,年代:1811,尺寸:H. 0.90 m; W. 0.70 m。
画中人物Charles Cordier
(1777–1870)大概是一位地质局(或土地局)的巡视员(在罗马),属于国家公务员,时年34岁,比安格尔大三岁。他们很多人因为仰慕画家的名声来找画家为他们画肖像。
《罗慕路斯战胜阿克隆》Romulus, winner of
Acron,1812年为罗马教皇的一个宫殿(蒙特卡瓦洛宫,可能是现在的意大利总统府)所做。
尺寸: H. 2.76 m. ; L. 5.30
m.
此画描述的是公元前752年,罗马王罗慕路斯与邻近的卡尼斯(Caeninenses)部族争战并获胜的情节。卡尼斯的国王叫做阿克隆(Acron)。路易大卫的名画《抢夺萨宾女人》描写的是罗慕路斯设计抢夺萨宾女人的故事,而和萨宾人一起被骗来罗马的还有卡尼斯人。愤怒的卡尼斯国王阿克隆带兵前来报仇,结果被罗慕路斯打败并杀死,卡尼斯随后也被罗马吞并。
画中的罗慕路斯手中拿着缴获的战利品,准备献给朱庇特神庙。
这个故事取材马泰奥·马里亚·博亚尔多(Matteo Maria
Boiardo,1441-149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作家)的传奇小说《恋爱中的奥兰多》。安吉丽卡是东方一位游牧族国王(有说是契丹)的女儿,时代背景是查理曼大帝(公元800年登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战争。画中的安吉丽卡被赤裸地锁在海边的岩石上准备给海神献祭,这时非洲骑士罗杰解救了她。
《荷马的礼赞》Homer Deified, or The
Apotheosis of Homer,年代:1827,尺寸:H. 3.86 m; W. 5.12
m(大型画)。
这是安格尔被委托为卢浮宫的查理十世厅(现在的埃及馆)创作的天井画,1855年从天井上取下,但看不出原来曾是天井画,该画深受拉斐尔西斯廷的《帕纳索斯山》的影响,表现了荷马被神化的情景,胜利女神尼凯在为他戴上桂冠,众多古代和当代的名人为他献礼,在他脚下坐着的分别代表《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两位人物。
《凯鲁比尼与缪斯女神》Cherubini with the Muse of Lyric
Poetry,年代1842,尺寸H. 1.05 m; W. 0.94
m
马里亚·路易吉·卡洛·泽诺比奥·萨尔瓦多·凯鲁比尼(意大利语:Maria Luigi Carlo
Zenobio Salvatore
Cherubini,1760-1842)出生于意大利、在法国渡过其大部分创作生涯的作曲家,以创作歌剧和基督宗教圣乐著名,曾任杜伊勒里宫皇家剧院音乐总监,法国王室音乐总监,还有巴黎音乐学院院长。贝多芬认为凯鲁比尼是自己同辈当中最伟大的作曲家。画的年代应该是音乐家生命中的最后时期了。
缪斯是主管科学文艺音乐等希腊女神们的总称,画中的女神是主管抒情诗的厄拉托(Erato)。
《圣女贞德在兰斯大教堂查理七世的加冕礼》Joan of Arc at the Coronation of King Charles
VII in Reims Cathedral,1851年委托,1855进入沙龙展。尺寸:H. 2.40 m; W.
1.78 m。
画中圣女贞德全身盔甲装束参加查理七世的加冕礼(1429年7月17日),法国传统只有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才能真正成为国王。贞德后面跪着的就是年轻的查理七世,而作者则把自己画在画面的左侧站立,似乎在见证这一珍贵时刻。
作者简介: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他和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欧仁·德拉克罗瓦之间的著名争论震动了整个法国画坛。
安格尔的画风线条工整,轮廓确切,色彩明晰,构图严谨,对后来许多画家如德加、雷诺阿、甚至毕加索都有影响。
安格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的塔恩-加龙省首府蒙托邦,父亲是一位肖像画家和音乐家,是他的艺术启蒙教师,1791年他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绘画;1797年到巴黎进入古典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人雅克-路易·大卫的画室,师从路易.大卫;1799年考入美术学院油画系;1801年获一等罗马奖;1806年到罗马设画室,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820年迁到佛罗伦萨,接受了大批肖像画的订作;1824年回到巴黎,立即获得很高荣誉;1825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29年任美术学院院长;1835年再次回到罗马,创作了一系列肖像素描和油画;1841年回巴黎,继续创作多幅巨作。
安格尔一生最崇拜拉斐尔和古代大师,直到87岁高龄还在研究拉斐尔的作品,其最后一件作品就是根据乔托的构图画的。他的主要作品有《土耳其浴女》、《泉》、《路易十三世的宣誓》、《奥德利斯克与奴隶》以及一系列肖像画和大量的素描,还有类似中国画白描的只用线描钩轮廓的作品。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安格尔生前享有很大的声誉,死后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注:本博客所有文章中图片皆为本人2012和2013年两次摄于卢浮宫,所有文字均系本人翻译整理(本人英语一般,法语更是不懂,所以整理很慢也很辛苦)。近来发现有所谓艺术网站完全照搬图片(涂改水印)或文字且不注明出处。作为推广普及绘画艺术和常识的行为,即使是完全抄袭本人的博文,我想也算是一件“善举”吧,本人不会追究,但望尽量注明出处,算是对别人劳动的小小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再者,由于本人是业余历史爱好者,文字多侧重于历史和宗教而疏于艺术,且难免有错误理解或笔误,引用还要谨慎为好,以免误人。
前一篇: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后一篇:卢浮宫名画(安格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