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2013-06-09 16:33:23)
标签:

乔治.德.拉图尔

latour

《作弊的方片a》

《忏悔的抹大拉》

《木匠圣约瑟》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又是一位重量级的画家,乔治.德.拉图尔。
《圣爱莲救治圣塞巴斯蒂安》Saint Sebastian Tended by Saint Irene ,年代:1649,尺寸:H. 1.67 m; W. 1.31 m。这幅画是1945年在法国厄尔省的Bois-Anzeray的一个教堂内被发现的。
塞巴斯蒂安(Saint Sebastian,?-288)传说中一位罗马的殉道者,基督教圣人。他曾在罗马的军队中传道,后被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逮捕,并命令用乱箭把他射死,通常的绘画或文学作品中都是这样描述的。但实际上在被射杀后,罗马的爱莲(艾琳,Irene)救活了他,后又被罗马皇帝命令用棍棒打死。这幅画就是圣爱莲救治圣塞巴斯蒂安的情节,塞巴斯蒂安的身上还插着一支箭。
注意看画的背景是在昏暗的光线下,靠一个火把来照明。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木匠圣约瑟》Saint Joseph the Carpenter,年代:1642,尺寸:H. 1.37 m; W. 1.02 m
圣约瑟,耶稣的养父,画中年幼的耶稣用蜡烛为约瑟照亮,约瑟在木头上钻孔,手中的钻似乎像是十字架。通过烛光来营造出耶稣的神圣感。耶稣头上没有顶着光环或饰物,而是举著唯一的光源蜡烛,烛光造成了仿佛有光自他的脸庞放射出来的错觉。但暗部的细节仍旧清晰,地上的刨花,工具,人物的鞋子和脚趾。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画面依旧是暗淡的背景,光亮来自于微弱的烛光,但画中暗部的细节却依然能看的很清楚。特别是耶稣的手在烛光后微微发红,简直画的太生动了。摄影中所谓低调技法的始祖可能就是拉图尔(玩笑)。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上面两幅画的位置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忏悔的抹大拉》The Penitent Magdalene,年代:1640–45,尺寸:H. 1.28 m; W. 0.94 m
拉图尔至少还有三幅这个题材的绘画,分别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但最好的还是卢浮宫这幅。(也有把这系列画称作《油灯下的抹大拉》)画面依旧是昏暗的背景下,只有一盏油灯来照明,但画中所有景物和细节清晰可见,这是画家的主要风格和手法,所以拉图尔被称作“十七世纪的光线大师”,他的画都似乎充满了神秘。
拉图尔创造了一个迥异于一般人对玛利亚的印象。画作描绘曾当过“妓女”的玛利亚在为过去罪恶闭关苦修。膝上的骷髅提醒自己要正视死亡。桌子上还有一根鞭子和一个十字架,暗示其苦修,蜡烛火焰静静映照在在她忧郁的脸庞上。
关于画中人物抹大拉的玛利亚,在1300多年中有个天大的误解。
一直以来,抹大拉的玛利亚都被当做是个妓女,但圣经中从未有此说法,这个说法来源于公元591年复活节教宗格里高利一世在布道中所说,直到1969年才被梵蒂冈纠正。因此作者当年肯定是把她当做妓女来处理的,也才有了“忏悔”的抹大拉。还有说法抹大拉的玛利亚就是耶稣的妻子,当然圣经中也没有明示,但有些地方有些暗喻。所以电影《达芬奇密码》中对此做了大量的演绎,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估计不看上几遍是不会明白的。
还有说法卢浮宫中最大的绘画《迦南的婚礼》就是耶稣自己的婚礼。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作弊者》The Cheat,H. 1.06 m; W. 1.46 m,年代不详。
这幅画是卢浮宫中拉图尔的作品中唯一的正常光线场景(其他的都是靠烛光照明的昏暗场景)。画中左侧的三个骗子合伙在欺骗右侧的年轻人,而年轻人丝毫没有察觉,几个人的表情都非常的惟妙惟肖。最左边男子的背后还藏着两张牌,最外面的那张是方片A,所以这幅画也叫做《作弊的方片A》。画家明显受到卡拉瓦乔较深的影响。
这幅画是在2013年第二次去卢浮宫时拍到的,2012年去时画不在。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作弊者身后藏着的方片A。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三位联手作弊者邪恶的眼神。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被骗的年轻人无所察觉的表情。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牧羊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尺寸:H. 1.07 m; W. 1.31 m。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执矛的圣多马》Saint Thomas with a Spear,尺寸:H. 0.70 m; W. 0.62 m
约翰福音20:24-25,低土马人多马怀疑耶稣复活,表示要摸到他的伤口才相信,而耶稣亦显示了其身上的伤痕证实自己复活。在看到活着的耶稣后,他宣告对耶稣的信心,耶稣亦称他为信徒。
据教会传统说法,圣多马后来去了印度传播福音并殉道。据说他是被矛刺死的。所以古代教会用矛为标志,来象征多马的忠心与牺牲。他是失明者、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主保圣人。 
卢浮宫名画(乔治.德.拉图尔)
画家介绍:
乔治·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1593年3月13日-1652年1月30日),法国巴洛克时代画家,生于法国洛林,以绘画烛光作为光源的晚景闻名,题材主要为宗教画和风俗画。
生平
拉图尔,生于默尔特-摩泽尔省南部的一个小镇,父亲是面包师,母亲出身于一个小贵族家庭,全家有7个子女,他是次子。
拉图尔于1617年结婚,1620年他在吕内维尔设立自己的画室,主要描绘宗教画和风俗画,1638年被封为“御用画家”,也为洛林公爵作画,但当地的富有阶级是他主要的顾主,使他逐渐出名。从1639年到1642年,他不再出现在当地的记录中,可能这个时期他又外出旅行了,回来后,他卷入了当时洛林方济各会的宗教复兴运动,画了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但明显的有世俗画的痕迹。
1652年,他和全家都死于当时吕内维尔流行的传染病。
关于拉图尔受教育情况,并没有任何记载,但他可能到过意大利和荷兰,因为他的画风类似意大利卡拉瓦乔的巴洛克自然主义风格,但也许他是从荷兰的乌得勒支画派或当时其他北方画派中学到的,因为批评家们常把他和荷兰画家亨德里克·特尔·布吕根相提并论。
他的早期作品风格深受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影响,亦受到了荷兰画家Hendrick Terbrugghen和Gerrit van Honthorst的影响,但其风俗画明显的和乌得勒支画派风格相近。他最著名的风格是运用好像壁龛中的光线效果,不论是宗教画还是风俗画都有这种效果。他的夜景通常只用一盏烛光为光源,因此强烈的表现出明亮和阴影的反差。
从1640年开始,他的创作进入第二阶段,运用明暗对比,三角形稳重的构图布置,形式简洁,向简单和静止稳定的方向发展。
他晚年的作品演变出一种人像风格,画里的人体都简约成最单纯的几何造型,并且安置得详静平和。这是法国古典主义的表现。
他经常对同一个主题创作多幅作品,他的儿子是他的学生,两人的作品很难区分。他逝世后,很长时间被人们遗忘,直到1915年才重新被发掘出来,1935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作品画展,引起广泛的兴趣,在20世纪,他的作品价值急剧攀升,但是作品的真伪经常引起争议
 
注:本博客所有文章中图片皆为本人2012和2013年两次摄于卢浮宫,所有文字均系本人翻译整理(本人英语一般,法语更是不懂,所以整理很慢也很辛苦)。近来发现有所谓艺术网站完全照搬图片(涂改水印)或文字且不注明出处。作为推广普及绘画艺术和常识的行为,即使是完全抄袭本人的博文,我想也算是一件“善举”吧,本人不会追究,但望尽量注明出处,算是对别人劳动的小小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再者,由于本人是业余历史爱好者,文字多侧重于历史和宗教而疏于艺术,且难免有错误理解或笔误,引用还要谨慎为好,以免误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