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生,儒生

(2016-07-05 10:42:20)
标签:

考试

分类: 杂文.杂感

考生,儒生



考生,儒生

张祚臣

 

         读梁实秋先生写于民国初年的考试经历,和今天的高考情形差不多。一样地忐忑不安,一样地要脱几层皮。也有在考场上当场晕厥的,还有疯狂甚至自杀的。梁先生有一位同学,最怕考数学,一看题目纸,立即脸上变色,浑身寒战,草草考完之后便佝偻着身子回到寝室去换裤子!

         不同的是,那时候的高考发榜是印在报纸上的,不像现在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查找。天亮,听到街上报童喊:“买报瞧!买报瞧!”赶忙连滚带爬地起来,买上一份报纸,看到蚂蚁似的人名,心脏眼看就要从口中蹦出来,直到看到自己的名字,噗通一声,心才像石头一般落了地。

         新学兴起的一百多年里,看起来变化不似想象得那么大,考试的科目基本是数理化和国文等,考试对人们身心的折磨也差不多,也有人建议改革考试制度的,类似我们今天讨论的素质教育。你会发现,历史的长河流淌到现在,可能河水变宽了一些,河堤平整了些,甚至在河堤两岸种上了漂亮的垂柳,但是那条河还在,还是那样千年不变地流着。

         如果沿着这条河流继续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我们老祖宗设立科举制度的初心。当年唐太宗看着满屋子的儒生,不禁感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千百年来,中国的儒生一直就在这个“彀”中,有了学问,是要“货与帝王家”的。

         梁先生也说,其实考试不过是一种测验,就跟和量身高体重的意思差不多,事前无需恐惧,临事更无需张皇。考的时候,把你知道的写出来,不知道的只好阙疑,如是而已。但是考试的后果太大了,万一名在孙山之外,不能为帝王服务,那就要生出惭恧、怨恨、沮丧、悔恨等情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也有些落榜的儒生,没有机会卖与帝王家,只得弄些话本啊志怪啊等等不等大雅之堂的货色流传后世。在这些志怪故事中,一般都是赴京赶考的穷儒生遇见白衣爱人,最不济也是添灯知己,成就一段美好姻缘。自古以来,儒生都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就喜欢意淫这类故事,但有时候也把意思弄反了。

         纪昀说北京多狐狸,某书生寄寓在一个破庙里,夜里读书写文章。早上起来一看几案间狼籍的笔砚整理一新,砚注已换了清水,笔洗里还飘着几朵小花,到时令的果子下来的时候,每天有一个素瓷盘装着果饵以饷书生,甚至有南方的佛手、香椽陈列在条几上,空气中飘散着阵阵幽香。有时又剪几茎秋蕙插在瓦瓶里,待要嗅的时候,又没了味道。

书生私意这必是一个绝色狐狸精,如能一睹芳容就算死了也无恨了。有一天半夜起来舔破窗纸往书房里偷窥,过了很长时间从房梁上下来一双大毛腿。此狐原来是一个昂藏大汉,三四十岁的年纪。脸上胳腮胡子暴长,青虚虚的。身穿一件搭裢衫,他来到书桌前小心拂拭砚台、镇纸、砚注、壁搁。每一件擦拭完毕后,还要在唇上亲一口,似乎要把这个香吻寄托在文具上,把这种柔情蜜意传达给书生。

书生看了,寒热大作。天未亮,就请人来搬家,临走时,他到屋里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没有搬的时候,听到房梁上传来一声沉重叹息,似乎万分不舍的样子。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常常是事与愿违的。

 (《青岛早报》私想家2016.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