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瓦德西的青岛之行(三)

(2009-05-08 10:19:49)
标签:

瓦德西

山体

花岗岩

汇泉湾

太平山

青岛

青岛山

分类: 历史.记录
                                     (5)
《瓦德西拳乱笔记》中提到:“至于该埠附近大造森林一事,现在虽然尚有若干困难,必须加以奋斗,但余以为只要忍耐几时,终可一定办到。而且森林既成,当于健康方面发生良好影响,从前香港方面亦正如此。”
 
关于德国殖民政府在青岛“大造森林”之事,资料殊为缺乏。现有资料显示,1899年德胶澳总督府即已强购上青岛村,并且开始在青岛山上修筑炮台和军事设施。据信,“造林”之事同时展开。1901年德胶澳总督府又收买伊尔梯斯山(太平山)大规模造林,以伊尔梯斯山(太平山)南麓为基地的森林试验场在德国林业学专家哈斯博士的主持下成立,并从欧洲引进了一些物种在这里试验种植。
 
有理由相信,1901年瓦德西抵达青岛之时,殖民政府大规模造林计划已初步实施,并且完整的造林计划已经制定完成,呈现在瓦德西面前的应当是一个模范殖民地的美好未来。身为日耳曼人的瓦德西也许会想起他的家乡,那个绿荫如盖的德意志小城邦。
 
1902年和1905年殖民者又分两次陆续收购了原属会前村的大片山林土地,辟为植物试验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建林木园地约百万平方米,果木园地约4万平方米,集中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170多种、23万株。
 
但是青岛附近的山体多为裸露的花岗岩石,英国人帕默曾在其《青岛》游记中说:“伊尔梯斯山(太平山)上有很多形状各异的花岗岩石块”,大规模造林行动应当非常困难。
 
笔者居住在青岛山附近,此地一直有民间流传说,青岛山上多岩石,德国人为了造林,从外地运来土壤覆盖其上,如果此说成立,工程量可谓相当巨大。
 
每天清晨,我登上青岛山的山顶,远眺碧波万顷的汇泉湾和曲折玲珑的胶州湾,一百多年前,一个德国海军军官也能看到同样的景象。有时候在打开的山体剖面上,可以看见在坚硬的岩石上面覆盖的并非是通常的沃土,而是混合了瓦砾和碎石的沙土,也许这些沙土正是由小港和大鲍岛工程之处运来。看来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以日耳曼民族的“一根筋”性格,“覆土”之说也并非不可能。

                                           (全文完)

 

原载于人文丛书《闲话》第八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