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漫记(十)在朱迪家做客(下)
(2009-04-17 15:22:12)
标签:
志坚cd唱片漫记古典音乐朱迪普列文 |
晚上,作为地主,朱迪在桂林的小南国餐厅为我们一行接风。饭毕,朋友小李开车把我们送到朱迪的家里。
朱迪的家座落在桂林火车站斜对面的一幢普通民房的五楼。进入家门迎面是一方铺了桌布的餐桌,餐桌上摆了一套精致的咖啡器具,有手摇研磨器、圆形的玻璃烧杯、酒精灯等等,仿佛是一个化学实验室。
餐厅右面是客厅,也是朱迪的听音室,尽管朱迪一再说他的听音设备不好,但是这套音响器材的简陋程度还是超出我们的想象,似乎跟响当当音乐评论家的身份不符。
我提出看一下收藏的CD唱片,朱迪领我们进入一个房间,房间大约10几平米,墙壁两侧是通到天花板的书架,书架上从上到下全是满满当当的CD。朱迪说,这只是他8000多张唱片的一部分,以爵士音乐居多,另外一部分在其旧房子里,主要是古典音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唱片,我们几个瞪大了眼睛,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连一向见多识广的志坚哥也忍不住地连连惊叹。
宾主依次坐下,朱迪一边研磨咖啡,一边聊起音乐的话题,唱机里正放出苏联老红军合唱团的声音,我说,似乎不太厚重,朱迪说,这就对了,巴洛克时代的音乐都是在教堂里演奏的,和现代的音乐厅不能比,有许多音乐家还追寻古典的音乐传统,比如海菲兹演奏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故意把小提琴斜着放在肩上,以追求巴洛克时代颤抖和柔弱,因为古代的小提琴是没有肩垫的。
谈到爵士乐,酷爱古典音乐的志坚哥与朱迪起了争论,朱迪认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即兴,许多爵士音乐演奏家在80多岁的晚年依然能很好的演奏,而且不会出现错音,是与他们的即兴训练分不开的。志坚哥则认为就演奏的技巧来说,爵士乐是不能与古典音乐相比的,古典音乐的演奏者需要更严格的训练、更深厚素养。朱迪则举例说,古典钢琴家、指挥大师安德烈.普列文同时也是位爵士钢琴演奏家,如果爵士乐那么简单,谁都可以玩玩,就不会有那么多大师参与其中了。
提起这位安德烈.普列文,我倒想起一段往事,大家知道,安德烈.普列文是小提琴演奏家穆特的前夫,其实更早的时候,大约70年代,安德烈.普列文的妻子叫法罗,是位电影演员,曾主演过伍迪.艾伦的电影《汉娜姐妹》,后来成了伍迪.艾伦的妻子,她和伍迪.艾伦共同收养了韩国裔养女宋怡,没想到伍迪.艾伦这位老兄其后又抛弃妻子,与其养女宋怡结婚。
法罗说,伍迪.艾伦犯了“形式上的乱伦”罪,“孩子们也很难熬,艾伦是他们终生的父亲。我们甚至还有一个亲生儿子,然而他爸爸却和姐姐结婚了。”
这是题外话了,志坚哥和朱迪的争论还在继续,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和大宋兄只能洗耳恭听、静观其变。不过,争论归争论,志坚哥对朱迪却是欣赏有加,志坚说,朱迪的音乐知识甚至超过了许多指挥家。
为了夜谈的方便,朱迪特意把我们转移到他家附近的一家宾馆,这下好了,可以天天“秉烛夜谈”了。我们也没有浪费朱迪的美意,此后一有时间就三步两步走到朱迪家里,煮上咖啡,听听音乐,爱乐人的相聚自然非常惬意。
临走的前一天,朱迪突然我给打电话,说有礼物送我们。我说,已经够麻烦你的了,礼物是万不敢收的,朱迪在电话那头说,我没有什么好东西送你们,是一些CD唱片,录音很好的,你们三个自己分吧。
大宋兄听说是CD唱片,立即来了精神,顾不得旅途的疲劳,一定要马上过去。走在路上,三个开始商量如何分赃。我说,这样吧,志坚哥的唱片最多,可能家里有重复的,先由志坚哥挑选,其次大宋兄挑,我自己因为收藏最少,估计什么唱片都是新的,最后剩下的是我的。
到了朱迪家,早已准备好了一个大袋子,大约有三十多盘,朱迪逐个介绍,我们是一个劲地点头。深夜回到宾馆,我说太晚了,明天再分吧,大宋兄说,不行,不分好了睡不踏实。于是连夜分赃,结果志坚哥拿的最少,大宋兄拿了一部分,最后我分到的最多,什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格罗米欧》《穆特》《梅纽因》《鲁宾斯坦》等等,满载而归啊。
第二天早上,朱迪找了他的表哥,开来了一辆旅行车,一定要把我们送到机场。朱迪问,昨天晚上没有分赃不均吧?大宋兄说,我以为能打起来,结果还挺友好的。
前一篇:南行漫记(九)在朱迪家做客(上)
后一篇:老奥巴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