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旮旯里的柔软时光

标签:
武汉武昌鱼金口鳜鱼贝太厨房杂谈 |
分类: 馋游天下 |
武昌鱼只是个传说,正宗的武昌鱼有十三根背刺,我总是不忍心去数桌上的鱼刺。金口老街上的渔业公司晒架上,挂满了剖开的武昌鱼。风干的武昌鱼如同一个引子,对于武汉的鱼的阐述,离不开它,但是也仅仅是提及而已。云淡风轻近午天,我们驱车二十公里后最后的落脚点,是一家船上鱼馆。
金口归来不吃鱼
风干鱼如同经幡,几万条鱼一起在天空翩舞。在蓝天映衬下,原来血腥也可以这么烂漫。正午的光线有些叫人眯眼睛,我想这个时候是不适宜拍照的,偏偏被这些鱼干牵引着,走到晒架旁。鱼鳍与尾巴更是像鸟儿的羽翼。或者精确地说是燕子,我忽然想起老家屋前檐下的燕子,以及会把燕子尾巴画得像剪刀一样的童年。八一船家鱼馆在金口的航管站码头边。由两艘并排的废弃的渔船改造而成。走下长长的江埠头,我在想,等我吃饱了还有没有毅力爬上来。渔船上的厨房有些简陋,但鱼很新鲜,因为鱼皮和鳞看起来很鲜亮。与想象中不同的是,长江野生鱼都很小。我以为会有很大很大的鱼,但是其实那些小鳜鱼连家里那个垂髫小女生的巴掌那么大都不到。我一口能吃一条。
小鳜鱼大味道。用江夏五里界的界豆做的豆酱也和平日吃的有所不同。这个滋味傍晚的时候在五里界得到了证实。中午的时候,只觉得红烧小鳜鱼盘底捞到的几颗酱豆子异常美味,本来以为鄂中以荆沙豆酱为著,家里也常备着那么一两罐,这下被界豆给鲜掉了眉毛。当然主角是鳜鱼,我喜欢的鳜鱼,虽然怕上火大发,但是还是不客气地吃了四五条。
如河豚鱼般滋味的鱼
据说鱼的滋味如同河豚鱼。没吃过河豚,因为怕死。也因为没有找着可以吃的地方。既然鱼味似河豚,那自然要 多吃一点。
去金口最主要的原因是有鱼吃。长江里最好吃的鱼(除去受保护不能吃的),当属鱼。长江里最好吃的鱼,产在金口。据说金口最好吃的鱼,就是这家船上鱼馆。长江在洲湾至金口一段,有个大回流,有许多小鱼虾都在那里打转转找不着北,所以被鱼给盯紧了,啊呜啊呜吞下去。刚到武汉的那年,去菜场的时候朋友指着鱼告诉我:这是吃腐尸的鱼。于是我对鱼产生了恐惧,很长时间看一眼鱼,都会起鸡皮疙瘩。某年和一些美食达人一起吃饭,他们推荐我吃鱼,什么口味的鱼都有,那个时候开始克服了对鱼的恐惧,于是才晓得那是极致美味。
船上不是每天有鱼。船上仅有的四条鱼,加起来才一斤七八两,于是两条做汤,两条红烧。做汤的鱼,很简单,起油锅,加姜片炒,加水大火煮开,小火炖。汤色润白,很是清鲜,我一向不爱鱼汤,也忍不住咕嘟几碗。红烧鱼也很简单,就是姜片炒,加了点酱油,煮熟即可。因为是江鲜,所以滋味都是天成的,无须太多蟪作料。要说独门秘方,说的大概就是火候的掌控了。
让人回味的江鲢汆元
武汉的鱼丸子其实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汤逊湖的小田园。汤逊湖形成了鱼丸一条街,初到武汉那几年,朋友带我去的时候,还都是石棉瓦搭棚子,简陋而火爆,从湖里捞鱼上来,杀鱼刮蓉汆丸子,要等三两个小时,于是坐在那里学会了斗地主,啃店家自腌的糖蒜,嗑着瓜子剥着花生,吃顿饭只是消遣时日。
渐渐没落的汤逊湖鱼丸已经许久未去,夏天的时候老家来客人去了一趟,只是后悔,鱼丸都是事先加工好再冷藏了的,开汤吃,只尝出一锅味精汤,把舌头麻痹了一个礼拜。
八一船上的江鲢汆元很让人回味。鱼肉不是制蓉的,而是切成粒子,与五花肉一起搅和了,调好味,汆熟。鱼汤是用鱼头鱼骨熬的,也是香鲜得很,不小心就会闪了舌头。
至此,两个鱼汤已经把我杀了个人仰马翻。除了汆元,还有炸鱼圆。很抱歉我又吃了很多。油炸的东西虽然说起来不是很健康,但是美味当前我一般不会考虑很多的。而且在没有吃出毛病来之前,我愿意以身冒险,给大家多总结点经验。让我一个人把这些苦都吃了吧,前提是让我多吃点好吃的。
这里青菜的气味感觉很浓郁。据说是本土产的,绿色无污染的。菊花菜在这里叫做狮子头,清炒来吃,味道不错,我想那是因为青菜第一个上桌的缘故吧。
来源:http://www.beitaichufang.com/healthy-life/item/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