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给数感不好的孩子支一招

(2011-11-10 16:24:45)
标签:

数感

培养

教育

小学

数学

学习方法

早期教育

分类: 爱科思【教】学收获

【育】给数感不好的孩子支一招

文/小黑丫妈妈 水晶老师

本博客中文章均为黑丫妈妈多年经历积累的原创教育作品,请不要擅自使用在论坛、网站、杂志或者书籍中。如如有用稿需要,请QQ 64480216,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盘山 8:59:48
请问:计算能力与数学能力是否是两回事?是否是计算能力的提高会抑制真正的数学能力的提高?

G7M-小黑丫(64480216) 9:10:07
计算能力主要考察孩子数感,而数学能力更多是思维。数学能力的魂应该是思维。 可中国教育对数感的要求太高,很多孩子在数感觉上失去了对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我很认真地研究过美国和双语的数学。对数感的要求没有咱们高,但对思维的要求却不相上下,甚至比咱们还高。 

  我自小数学学得就非常好,从四年级到高三,几乎都是满点,原以为世界上最好学的科目就是数学,但自从和家庭教育亲密接触之后,我却发现很多在科学课上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非常好的孩子却学不好数学?!而我几乎每周都要至少给两位家长解释为什么他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会不顺畅,到底中国的数学在学什么。

  从女儿四五岁时,我就觉得她对数字远不如我小时候那么敏感,看到车牌号、电话号都不会多停留一秒钟的注意力。那时开始,我就担心这孩子以后的数学尤其是代数能不能学明白。小学六年,我只做了两件事情:1、培养数感 2、积累自信。接下来我会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更多的孩子有益。

 
数感的培养方法:

   如同音乐中的乐感,语言中的语感,平均每20-30个孩子中总会有1个孩子是数感非常好的,比如到了四年级后,有些孩子再简单的数字也能看错,但另一些孩子则被认为非常认真。就经验来讲,我并不是个很认真的人,但在数学计算上的确很少出问题,主要源于自小的高数感能力。而我们家长所谓的马虎,3%以内实属正常,但如果总是七八分甚至十几分地马虎,您就要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知识没有掌握或者数感能力影响了孩子成绩。

第一招:抄航班号

  看<哈佛女孩刘亦婷>时,女儿正上四年级,刚刚开始“马虎”,如今我回想起来,小黑丫同志没有达到四年级教材要求的数感能力。不是把“14”看成“41”就是把“+”看成“-”,只要一列脱式,这错准是没跑。<哈佛女孩>里刘亦婷的爸爸在对付孩子类似问题时用了一招是“抄电话号码”,当时我恍然大悟,一下子领会了这是强化数感能力之后,在家里翻出了密密麻麻的航班号,每天抄五分钟,一共只抄了三次,孩子做卷子的看错率明显下降,因为见效太快了,所以再之后并未坚持。

第二招:玩扑克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我们三个在家的娱乐活动就是玩扑克:抢24分,即把扑克当数字,无论加减还是乘除,每次4张牌,每张牌只能用1次,最后得出24者为胜利,可以拿走全部的四张牌作为奖励;抢银行,从3-10为游戏牌,从J到K依次代表100元、200元、300元,A、2代表500元和1000元,最多的是小王5000元,大王10000元。第一回合把“钱”混在游戏牌里一起抓,谁钱多钱少的全凭手气。游戏时,如果下家管不起就要付费,每张牌100元,这个游戏即培养孩子的算力(棋牌类游戏都有此效果)又能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有一个好处是双重培养孩子的数感能力,牌上一份,“钱”上一份,两种感觉不太一样。

第三招:找数字

  画3*3的格,随机写下1-9的数字,让孩子快速找,掐时间,平均1秒钟找1.5个数字就算比较快了。黑丫在练习时达到过6*6找36个数字用时12秒。

 

  感觉的培养算比较高层次的,小黑丫在3-5年级时,英语即便那么努力而用功地学,也未在各大比赛上得到特别好的名次,而六年级的一个反弹,貌似一瞬间的变化,其实是三四年积累的体现。数感也是一样,细水长流地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数学思维都是不错的,小学期间很多孩子自认为数学不好,是让这可恶的数感给吓住了。所以帮孩子提高数感能力,也是帮孩子找回对数学的自信心。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1-11-11 10:50
您的博文【育】给数感不好的孩子支一招被推荐到育儿博客,并且您博客页面设置中会拥有一个“推荐博文”模块,可将此放在个人首页,展示被推荐过的博文。

【育】给数感不好的孩子支一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