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有另外的名字吗?

标签:
大熊猫猫熊名字物种杂谈 |
分类: 大熊猫百科知识探秘 |
“猫熊”vs“熊猫”
团团、圆圆历经坎坷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宝岛。不过,台湾的小朋友们呼唤起“猫熊”来,可能会让听惯了自己叫“熊猫”的两个小家伙有些无所适从。
据悉,上世纪40年代大熊猫在大陆展览上的名字就是“猫熊”,后来由于文字改革,从右向左的书写方式改为从左向右,“熊猫”这名字便叫开了。
它到底该怎么叫呢?相比于猫,大熊猫更像熊,按照汉语的习惯,貌似“猫熊”更“科学”些。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犀牛根本不属于牛所在的偶蹄目,其实是一种奇蹄目动物,与马的血缘更近。相反,角马则并不是马,而是一种大羚羊。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给大熊猫翻翻户口本,看看它用过多少曾用名。
早在旧石器时代,大熊猫的种群就已经走向衰败。待到人类繁荣起来,它们的生存空间更进一步被压缩到了青藏高原东部和秦岭一代的深山峡谷中,能够见到野生大熊猫的人少之又少。据说古籍中提到的“貔貅”、“白罴”都是大熊猫,这其实多有臆测。貔貅和罴都是传说中的猛兽,甚至被作为军队的徽标。虽然大熊猫也不完全是“善茬儿”,不过把它跟“勇猛”联系起来也只是在动画片里。比较靠谱的名字是“花熊”和“竹熊”,至今在陕南或者川北还有人这么称呼它。
“小熊猫”vs“大熊猫”
目前公认的第一个知道大熊猫存在的西方人是法国传教士Armand David,《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叫他大维德。他在1869年见到一张大熊猫皮。后来,越来越多的骨骼和毛皮标本被运到欧洲。根据这些证据,欧洲的动物学家们认为这种奇怪的动物与已知的“小熊猫”十分接近。的确,大熊猫与小熊猫在骨骼,特别是作为重要分类依据的牙齿形态上非常相似。另外,它们都以竹子作为主食,而且手腕都有一粒膨大的“籽骨”,也就是著名的“熊猫的拇指”。我们不妨翻一翻《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小熊猫”的词条下是这样的记录:“小(红、普通)熊猫……有时叫做熊猫或者猫熊。”这就不难理解了,小熊猫看上去确实跟猫和熊都有相当相似的地方,实际上它属于浣熊科动物,与熊科和猫科的距离差不多。
再翻翻早期中文资料,1915年编成,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提及了熊猫,但插图却是一只小熊猫。1938年版的《辞海》的“熊猫”条提到“法国科学家大卫氏”,显然指的是大熊猫,不过把发现大熊猫的地点给安到了新疆。
正宗物种名
其实连熊猫的英文名字“panda”都来历不明,有语言学家考证似乎是来自于尼泊尔语ponya,可能与小熊猫手腕那粒膨大的籽骨有关。
国内国外历史绕了一大圈,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熊猫名称演变的脉络了。西方人先知道小熊猫,把它叫做“熊猫”、“猫熊”,后来知道大熊猫,并将其认为是小熊猫的近亲,遂用小熊猫的名字称呼它,于是仍然熊猫、猫熊的纠缠不清。
其实,要想避免混乱,只需要叫团团圆圆的“大号”就可以了,那是惟一不会混乱的名字———Ailuropoda melanoleuca。这是大熊猫这个物种的学名。嫌麻烦不好记,那就私底下爱叫什么叫什么吧。
文/瘦驼(山东生物学研究者)
编/中国保护大熊猫文化推广领导小组
相关链接:
http://photo.lookpanda.com/%E5%B7%B4%E9%83%8E%E5%B8%A6%E4%BD%A0%E6%B8%B8%E5%A5%A5%E8%BF%90/BLOG%E5%89%AF%E6%9C%AC.jpg
支持熊猫基地重建,参加淘宝网店义卖,欢迎光临 http://shop35880792.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