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30
- 关注人气:11,6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严政归来,楼市欲何往?
(2016-11-21 08:40:50)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楼市政策一收紧,市场渐渐显现出冬天的症状,于是乎诸葛先生们与舆情领袖们开始忙着卜卦未来,预测祸福,炮制着紧张、危急的气氛。主流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也没闲着,纷纷探问,政策严相逼,楼市欲何往?
政策由春风送暖到大雪纷飞, 专家怎么看?房企怎么看?购房者怎么看?其实政策根据市场状况采取时紧时松的调控政策,也是一种常态,央企、特大型、超大型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民企对于“严政”不恐、不惧、不排斥,只是一些中小企业略现慌乱而己。一些专家学者过度解读,把阶段性的严政,煞有其事地描述成政府去房地产化的战略举措。笔者以为,政策时紧时松,此地彼地宽严不一,比起持之以恒,大一统的楼市政策,更具科学性、灵活性、针对性。市场是动态的,政策也应当是活的,让房价稳定下来,楼市过热的地方降降温,并不是要置房地产于死地,也并不会在这个时间节地去推行去房地产战略。
“去房地产化"的提法并不严谨,用后房地产时代来描述更为贴近实际。后房地产时代不会齐刷刷地到来,而是从成熟的城市首先实现。其重要特征是市场的变化,存量房交易为主导,增量房交易逐渐弱化,占比减少。比如,上海2015年楼市交易量三十多万套,其中二手房达二十多万套,这就是典型的后时代特征;后时代另一个特征就是改善性需求,高端需求加大,产品与服务的水平整体提升。
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受阻,有人说,罪在房地产。理由是,资金大部分流向房地产。有人建议堵住流向房地产的资金,迫使流向实体经济。这个想法很愚蠢,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行政手段只能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让房地产行业不再一花独秀,这才是我们的国家值得花精力的地方。在新支柱没有形成之前,房地产这根支柱还不能倒!
所以,政策欲置房地产于死地的说没由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