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第一季: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京都。尽管第一季土地市场、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的伤春者依然在吟唱着楼市的悲歌。唱悲者不尽是对楼市的诅咒,有的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的是一种关心、关爱,当然也有相当一部份人是在宣泄一种仇恨和愤怒。究竟应该如何看待2013年的楼市?如果说年初的很多人的预测是臆想多于调查与分析,那么通过楼市第一季的实证,对“国五条”的舆情反应了解,对“两会”及新内阁传导的政策走向,新内阁的施政纲领的研究,我们对楼市的判断多了一些根据。
中国楼市是社会矛盾,利益博弈最集中的敏感地带,从一定意义上讲楼市治理不成功,我们的社会治理、经济治理、乃至国家治理都不能算成功。前两届政府以及本届政府一直在强调要坚持宏观调控,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在房价高企,楼市混乱,百姓住房消费不堪负重,市场不能实现自我调节的情况下,政府出手进行宏观调控有必要。但调控要顺应规律,要明确目标,要把握“在标治标,在标治本,在本治标,在本治本”的时序,政府要做的是宏观调控,而不是赤膊上阵,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新“国五条”及地方细则陆续出台后,我们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多数地方政府出台的国五条细则都是应景之作,看不出有多少积极性,即便是肩负标杆作用的北京上海也没有出人意料的杀手锏;二是对调控抱有希望的购房者对“国五条”反应冷淡,北京乐居在对新浪地产名博们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时,15人中有7人认为调控无果房价还要涨,5人认为楼市将向理性健康方向发展,房价趋于稳定,有1人相信在调控的强大攻势下,房价一定会下跌。
笔者认为,本届政府依然坚持调控不动摇,有两个因素:一是在“继往”时段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二是目前调控处在骑虎难下的状态,继续搞下去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背离市场化的道路,实际效果一定很差,但如果马上急刹车也会出现问题,会造成“政府大松手,房价要大涨”的预期。以时间换空间是政府目前直接干预市场的唯一借口……
面对政府的行为无人控,不可控的现状,我们必须面对继续调控的现状,房企要根据调控可能延续的时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开发受政策保护的小户型、低总价的刚需住宅,但也要积极储备开发高端住宅的土地,有节制地分段推出别墅、公寓豪宅等高端产品。我们坚信,住房市场不会是普通住宅的一统天下,改善性的高端市场一定会有它合理、合法的发展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