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宅的一种表达:最大化的体现人文关怀
应百优好宅专家评定委员会的邀请,有幸参加了首届评选活动全过程的评选。并先后考察了很多项目,在项目考察过程中,我发现同样顶着“豪宅”红头盖的项目,除掉因投入大小拉开的档次以外,在同价位的豪宅当中也是良莠不齐。总结起来有十大缺憾:
1、
科技不足,智能低下;
2、
能耗超标,减排无措;
3、
建筑向前,景观滞后;
4、
硬件不硬,软件不软;
5、
虚假宣传,无中生有;
6、
细节不细,精装不精;
7、
违反规律,生搬硬套;
8、
文化缺失,基因不亮;
9、
奢华无度,画蛇添足;
10、
管理理乏术,服务不周。
综上所述,缺位了人性,失落了人文,就不是人住的住宅。
在总结了行业领导、业内专家赵光谦、朱中一、童仲悦、开彦、谢远骥、牛风瑞、鲍诗度、毛大庆、李战洪、范晓冲、蔡为民、赵秀池、蔡洁、江曼、李战军、郑文东对好宅、豪宅评述的观点之后,加上我个人的研究与认知。我觉得好宅与豪宅需要一种表达,那就是是否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是否“宗旨合理、目的明确、切合实际、相对低成本、费用可控可承受、可持续发展、百年永固、尊重业主、专家规划设计思想与业主体验并重”?是否有效整合利用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城市资源、产品资源?是否在建造方式、运营模式、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绿色建筑、楼宇智能化、低碳节能等等方面具有创意创新之举?是否是自然的和谐的?是否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是否体现了“终极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以及住宅的体系价值?
绿色的、可亲可爱、社会广为接受喜欢的、从业者引以为豪的住宅当为好宅!或许我们今天推出的好宅还不够太好,但相信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好宅运动,会促使好宅更多、更好!我们欣慰的看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已成为行业的共识,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全装修,低碳技术的运用,绿色指标与商业指标均衡、一次性建造与使用运营成本均衡、技术化与人性化均衡、绿色技术集成与居住行为方式均衡、建筑总能耗大幅下降已经在很多标杆企业运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