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中国楼市政策行政干预 |
楼市:摆脱不了政策的羁绊?
“楼市应该理性健康的发展!”这句话是政府提出的口号,也是“放之四海为皆准”的真理。相信,没有人会说这个口号有问题,也相信多数人都希望楼市理性健康发展。只是人们更加关切如何实现楼市理性健康的发展?
楼市理性健康的重要标志:一、市场是在向着缩小供求矛盾方向发展;二、市场的交易量、房价保持相对平稳,而不是大起大落;三、供求求结构基本合理(自住性住房(含改善性住房)、投资性住房都要占居合理的比例,因为没有投资性住房就没有经营性租赁房);四、市场规律是主导楼市的内生力量,行政干预退出,政策调控起辅助作用而不是越俎代庖。
按照以上健康标志来衡量,中国楼市的发展尚未进入理性健康发展阶段。草创阶段谈不上健康,犯的是粗放、不规范的老粗病;黄金时代犯的是不理性的疯牛病;现在犯的是政策压迫过度,市场疲软不振的软骨病。在诱发楼市病的诸多原因中,缺少科学、合理、法制化的楼市政策是关键。
首先是从福利房到商品房时代的转型期,政府急于甩包袱,出台的住房消费刺激及住房投资政策达到了法不禁止皆可为的程度。比如:买房送户口;低首付、低利率买房;免契税;低价拿地、先上船、后买票、减税免税……
其次是,当楼市投资过度,消费无度,房价过高,房价上涨预期太好时,政府又开始紧张的调控,限地、限贷、限购、限价、提息等政策无所不用其极……
其三、阶段性楼市兴衰完全被政策和行政干预牵着鼻子走,以致于很多房企不在专业上下工夫、不在市场上下功夫,老是看政府的脸色行事,习惯于搭乘政府的顺风车。
两会即将召开,十八大会期不远。猜会、等会现象又出现了。楼市政策向左向右?趋松抑或趋紧?接到类此的采访、邀稿太多。这说明,包括媒体在内依然深信政治和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依然占居首位度。新近召开的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会会议的主题是:转型、思变、发展。确定这样的主题说明中国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说明房企变化自己适应需要的紧迫性、重要性,说明楼市政策的大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关注政策,敬畏市场,感受变化,调整战略”是本届年会传递的重要信息之一。
总而言之,2012年楼市依然摆脱不了政策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