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开彦:谁为中国住宅产业化滞后负责?

(2011-08-07 10:38:51)
标签:

转载

教授的见解很对,还要把好的见解通过一定的路径传递给政府主管部们,传递给业内人士,让建议变为行动,让行动创造成果!

                          谁为中国住宅产业化滞后负责?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日本专家对我国住宅产业化和部分中国住宅建筑质量问题提出了质疑,并就北京万科某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谈了看法。认为只不过只实现了部分细节,与国际上认可的产业化的概念和做法(标准)相去甚远。看到这则报道深为日本友人直率感动,为它的一针见血而钦佩。同时更为万科感到委屈,为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深深的痛心。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1968-1978年十年期间,中国建筑业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建筑工业化运动,提出了“三化一改”的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的产业化行动。用装配式大板、框架轻板、大型砌块、大模板现浇4种体系替代砖混结构传统方式建造住宅。中国工业化建筑从此进入了“启动”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业化是当时住宅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1990-1993年实施中日合作JICA项目"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最初始见识并引进了日本的住宅经验。在建筑体系化编制、小康居住目标编制、讲功能的设计理论、模数尺寸协调、部品集成化、厨卫定型设计、小康实验住宅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多样成果,为推动住宅产业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4年后几年在几位部长和建设部科技司、房地产司的倡导下,开展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全面规划,编制发展计划。1996年颁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并选择十个(省)市进行住宅产业试点的规划建设范例在全国热烈地开展起来。可惜的是,由于当政领导和某些部门人员对产业化的肤浅认识,错误地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等同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国曾经光彩一时的建筑工业化、产业化运动,到90年代末就基本上偃旗息鼓、无声无息了···住宅产业化发展宝贵的十年时间就此延误了。

    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文件,作为纲领性文件从完善集成化建筑体系、部品规格标准系列建设,实施性能评价、加强质量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明确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阶段实施要求,使我国住宅产业化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住宅产业化再次迎来发展的绝佳契机。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住宅产业主管部门的缺位没有及时跟进,文件发布以来的十二年住宅产业现代化基本处在停滞状态,住宅产业化的地位没有鲜明地凸现出来。标准化、体系化、部品化被甩到了脑后,房地产建设的低水平重复,任意性和个性发展被强调到了极点,至今我国住宅始终未摆脱"粗放式"的生产模式。

 

    回顾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60年,不难看出,我们曾数次痛失发展良机,而导致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缓慢甚至不前的重要原因有三:

    一是对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认识不清。很多人把做好房地产业视同就做好了住宅产业,这样理解的结果导致了无视于住宅产业的存在。住宅产业化是一种与生产方式相关的建筑过程,强调的是生产过程;而房地产是与投资、土地、运营相关的开发过程,它是为社会提供住宅商品;它们是先后因果关系。以为把房地产业开发做好了,就能让住宅产业随之现代化,混淆了概念忽视了生产房屋的过程的复杂性、艰苦性和系统性,是不可能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型的。

   二是工作推进的重点不明。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往往侧重于实现结构体系的工业化与装配化上面,以为实现结构体系工业化就是住宅产业现代化。这对于当前材料极大丰富、生活丰富多彩来说,已经不是“数量”决定一切了,更多的是要求品质、多样和应时;更多的是要求集成化技术的应用。住宅产业化更多的应体现在内装部品的产业化;要求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化成套社会化供应,集约化生产施工;如此才能实现施工工艺干法生产,以达到高效、高质、低耗、低成本的目标。这也是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至今感到困惑和困难的地方。从目前的行业发展和产业化紧迫性来讲,从内装的集成化入手更具重要的意义,以此来推进整个行业产业化生产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建设,具有更加现实和普遍的意义。

    三是主管部门缺位。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因为阻碍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的问题。产业链的建设离不开规格化、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需要行业的整合。这只能由政府来主导,建立一套产业化住宅的产品化通用体系目录对成千上万种产品从归类查询、尺寸规格、性能功能、质量监测、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并且在全行业开展“优良部品评选制度”。但是,至今看不到相关主管部门有相应的举措和行动纲领。 在日本,自50年代开始政府便制定了有序产业化发展步骤,经过十二个住房五年计划的建设,不光建立了各种工业化建筑体系,而且在部品优良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成为在质量、种类、功能和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为之赞叹的成就;在丹麦和瑞典等西欧国家政府直接制定住宅体系通用标准,用模数协调原则贯彻到住宅生产开发的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中,使得整个建筑行业都深受其惠。

因此,如果说,谁要为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滞后挨板子!这个板子决不是落到敢吃螃蟹并以此为己任的的万科企业身上。在整个行业尚未完成产品有序化和规格化供应的今天,他们靠自己的资源已经做出了艰难的努力,就企业产业化方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我们相关主管部门是不是应该就行业全面推进产业化承担起相应更多的的责任来?

    让我们备感痛心的是,时至今日,我国的住宅产业主管部门尚没有一个研究机构来从事模数化和产业化的研究,整个行业对住宅产业化发展尚缺乏明晰的认知,无专门政府机构规范和部署产业化目标计划。

偏见和政府缺位已经让我们在住宅产业化发展过去的10年间付出了的惨重代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再次为住宅产业化发展失去重要机遇而扼腕叹息。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正在加大供应的政策性住房和大量新城镇建设,这将是集成住宅快速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希望籍此日本专家的苦口良药之言,真正使业界人士警醒并凝聚力量,不懈努力,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健康发展,逐步赶上世界资源、品质、高效技术进步的潮流。 

 

作者单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2011-8-4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