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死的反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09-06-17 11:36:38)
标签:
爱的教育充满活力少年安利柯杂谈 |
少年之死的反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不久前,年仅13岁的中学生在自己的家里写了三封遗书之后,纵身跳楼身亡,因起了社会的热议.议论的焦点是黄一馨为啥要跳楼?家长,老师,媒体,教育研究者,社会舆论都有一己的看法.但绝大多数都只限于就事论事,没有涉及最本质的原因.笔者以为,最本质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有一种最大的缺失:忽略了爱的教育!
记得,我已故的老父亲无论是在文教局当领导的时候,或是在当中学校长,当师范校长的时候案头都放着一本书_《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也看过不下十遍,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我依然对这本书的内容记忆犹新.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4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会受到人类全部正直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不知道现在的校长,老师,家长,学生有多少人读过这本书,有多少人去重视这种一润物无声的爱的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