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春城”民谣
(2012-03-15 20:21:37)
标签:
文化云南昆明蓑依写昆明 |
分类: 人生感悟 |
【应某旅游杂志之邀而草就。】
昆明是一座会让北方人拥有存储感的城市,像是旅行箱里不能应景的衣服,不见天日,亦不会发霉,它又像是一团棉絮,不断缠绕往复,却闭封得可以一眼看穿。我喜欢这座城市的声音——竹筒互相打磨的粗粝之美。
在昆明的每一天,我几乎都要在“阳光真好”的感叹中甜蜜地醒来。那里的阳光是真正与你肌肤相亲的,是柔软的、摇篮的,是有母性的。
中午,泡杯普洱香茶,坐在阳台上,仿佛是一个梦,你可以到任意想去的地方——威尼斯、瑞士或者冰岛,这个时间阳光给你营造的场景是具有想象力的,甚至不需要有爱人和你一起分享,只单单一个人坐着,晾晒最近的感伤或者疼痛,连伤口都会是暖和的,天地大美滋养的勇敢直指内心。
倘若是傍晚,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就更有意思了。十一月份,在山东,五点多天已经接近全黑了,而在昆明,五点多才稍微有些暗色,这时,一个人坐在窗前,若是有盆景就更好了,这是个需要陪伴的光景,暮色很慢,而思念却很长。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牵念的人此刻在做些什么,有没有想你,或者植物的呼吸是否也开始放慢等等,自己已经不是自己的主人了,任何的世俗杂念都会应景而来,挑拨你的心。我理解的昆明的阳光,是一个人的红酒,也是一群人的盘膝而坐。
除却阳光,与我相知相守的便是云了。我随手拍了很多的云,在楼顶,在咖啡馆,在公交站牌,在街道,在翠湖,在海埂公园,我和它们是真的有缘,也或许是我的多情,我觉得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我心情的映照,那种浓稠度被调和得恰到好处。我在很多城市观察过云,它们都有自己的习性和脾气,如果来找一个人形容昆明云的性格,我想杨丽萍再恰当不过,外表稀薄、独立成形,内里摇曳多姿、秀丽率直,有种端着的姿态。它和人的距离是可以随意拉近而不失真的。每个内心居无定所的人必定爱云,但爱的一定是它的差异性和同归性,这兼而有之的两者。
我曾经说过,云南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那里的土壤会为文人而松动、酥醒。但我想再风流倜傥的文人也难抵云南美食的诱惑,少数民族的地方菜,即便会不合口味,我们的味觉也依然不会放过。其实,放入口中的早已不是食物,而是一种从土地里成长起来的自然和野生。我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傣族菜了,当时为了吃到正宗的傣族菜,跑了很远的路,酸、辣,偶尔还带着馊气的精致傣族点心,伴着鲜嫩的白米,色香俱在,妙不可言得着实让人兴奋。洋芋是昆明街道的点缀,大街小巷都有,炸洋芋、烤洋芋、炒洋芋。。。。各种洋芋,尽得我的喜欢。离开昆明的最后一晚,我和朋友在城中村吃了石鼓鱼,那是我吃得最水浒的一次,酣畅淋漓,大口吃肉,肉汁鲜美,到现在嘴角还留有余香。
北方的冬季时节,我到达昆明,遇到了红嘴鸥,这是一个喜结良缘的征兆。我愿意把一生给云南、给昆明。只是和云南本土诗人老六等在一次打趣中我说道“为了能和你们在一起,我要嫁给云南人!”他们赶紧很激动地阻止“千万不要嫁给云南人”。我狂笑着,眼睛里分明有着不舍的泪水。我以北方人的身份,愿意为昆明唱一曲民谣小调——“逆着风的诗啊,请你快点飘,飘到菊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