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理想
(2011-02-01 00:04:16)
标签:
南非职来职往销售工作适合主持人大赛校园 |
分类: 私密随感 |
前几天,看《职来职往》,其中一位男嘉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学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一所学校教英语,由于没办法有效管理学生,辞职去南非做销售工作,又因为在南非没有价值感,故回国。此人的自我介绍中说不善交际,寄兴趣于花草之间,但是找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做销售工作。当时,在座的500强企业负责人不停地告诉他“从你的介绍到今天你的表现来看,我确定你一点都不适合做销售”。可是,这个“倔强”的男孩,还是不停地说“我一定要做销售,这是我的梦想,我会努力”。其实,在这个男孩一出场,我也已经感觉出他不适合商场,甚至有些木讷,遇到陌生人紧张的说不上话。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任何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天生指向。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资本或是优势,我们可以绕道去真正适合我们的。有人会说,我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才会幸福,可是,也要知道在现实面前,你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理想,如果成为空中楼阁,我们的幸福感也会随即消失,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变成负担。
我认识的一个人,长得挺漂亮,上大学之后,做了主持人,也因此积累了很多人脉关系,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学校主持人大奖赛中获奖,心知肚明,评委都是学生会的干部。其实,她周围的人都知道,傲气和冷漠是一位主持人最忌讳的性格,可恰巧这两种品质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私底下,大家一致认为她的确不适合做主持人,在台上,也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可是她自己却自我感觉良好,逢人便说自己的理想是当央视主持。后来,她去参加省里的主持人大赛,预赛就被涮了下来。于是,有人帮她指出了她性格上的缺点,可她根本听不进去,还是我行我素,傲气的性格已经在这二十几年里深扎在了她身上。而现在她还在活跃在学校的主持舞台上,即便被她采访过的人觉得不舒服。
这种理想亦是有毒的。越是有成绩,越是有毒。成绩有时候会因为幸运,有时会因为客观原因而骗人,倘若你信了它,依了它,便会像陷入传销一样,越陷越深。我知道,如果她选择舞蹈或是音乐,会比她现在要好得多。可能现在还得不到如主持人一样多的关注,但终归会给她骄傲。
经常收到文学青年的邮件,我们探讨的问题中占最大多数的就是自己适合不适合文学创作。我们一直在前进中反思和关照自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好的现象。有些搞文学的人,本身已经取得了在外人看来非常好的成绩,可是他可能放弃了文学,现在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记者。原因很简单,他对自己在文学上不自信,能看清自己存在的问题,知道自己走不长远,于是,抛开,选择自己真正有能力做的,而不是靠一时激情拼攒起来的。也因此,我们明白了那些转行的人真正有的心理。
我的一位好朋友,她的理想是开一家小商店,因为这个理想成为了我们取笑的对象,“你的理想太小了,咱们大学生怎么这么点理想呢?”她总是笑笑,说“我觉得很适合我”,这就对了,理想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真的适合。
在做选择之前,花上一大段时间,让自己很实际地想一想:我的理想有毒吗?毕竟这个世界上所谓的理想太让人眼花缭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