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

标签:
张抗抗“反骨”芍药新瓶装旧酒精神产品独活校园 |
分类: 小试牛刀 |
http://s8/middle/5232f019t9b9c5fc16d78&690
反骨
反骨即是边缘。似悬崖勒马的不羁与惶恐,如着色时的猖狂与怀疑。反骨的质地,是重金属,泛着凛光,要人痴迷追寻,却也,一步一步地越发不着地,缺少氧气般地痛不欲生。
年少时,穿衣不讲究,就算妈妈买了别致的衣服,也是稀里糊涂地往身上一披,不觉得怎样,在爱美的时光里,我看到的是素的如野草的自己,不修饰,如同龄人毫无区别;可是,也恰恰是过了二十岁生日,成人了,却越发特立独行了。那日,在药店,看到“独活”这味中药,竟呆呆地望了半天,仿佛那里面,有前世今生。
于是,一觉春梦忽醒。原来我和别人不一样呀!我就是我呀!我喜欢这种规律和意识,相反的,如果青春期时我叛逆,反而在长大之后消失了个性,那我不愿意。反骨,也是累积的过程,恰如爱情,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人相遇,才最丰腴和有质量。而我也不紧张这种反骨的劲儿是否在年老时褪却,因为我懂得内心已登上了独活的海轮,一去不返。
反骨由不得你。犹如爱上一个人,想念已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中学时,读过张抗抗的一篇《“反骨”芍药》,当时,不以为然,世上惊人的花儿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只有芍药?而我,也没有再去花市盯着去扫描芍药,也没有去历史中淘沙她的风骨,我辟蹊径,接二连三地找张抗抗的文章,读来思量,她的定位在哪里?几年过去,没有答案,她的文章那么普通、正常,不如陈丹燕的流浪,不如王安忆的地方,不如迟子建的温度,她的文字连同她的人平凡,无特色。只是后来的一天,看到一张她带着帽子站在麦田里遥望远方的照片,那神情忧伤、厚重却也有高度,仿佛不把天地放在眼里,于是,我重新找出她的作品,读,想,原来,她的压抑、她的思考、她的反抗、她的前卫全都放在文字里了,有潮湿的微笑、拈花的疼痛,作女的动荡,有,有,那些野性,都在。
我尊重这种智慧的反骨,不流于表面,踏实、排斥得有力。而世间很多自以为反骨的俗人,却低劣到让人发笑。有的人,付出了努力,朝着自己的方向,可到头来,却是“新瓶装旧酒”,脱了皮毛,一览无遗。经常看到神经古怪的“艺术家”,拿着笔,涂鸦,无灵感地“创作”,或许会有人承认,可是不负责任的艺术终究会被泯灭,甚至遭后人嘲笑。
相反,反骨其实是种随和。不食周粟,我就堙没于层林,寂寥地饿死;不想唱歌,我就离开舞台,过居家的柴米油盐,不动声色;作品得不到承认,那好,我回到自己的世界里继续,被人发现的那一刻,微微一笑,说一句“与我何干?请让我继续创作”。不理会、坚持,大隐于市地寂寞,边缘得才更生动。
没有沉默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呼天抢地的镁光灯环境不会造就反骨的精神产品。那些骨子里的执着,伴着发霉的信仰,在自己的四季里挺立。
反骨的只有呈现,而不是语言。越发有人加入“狂人”的队伍,说惊世骇俗地话,把隐私放在公众的视线中,越是赤裸裸,越是言别人而不言,越觉得高人一等,特色分明。其实,犹如啤酒的泡沫,过一阵子,就没有质量地消失了,只是时间问题。而有些行为也只是一种“语言”表象,比如风情、性感,有多少人在以尺度和色情来衡量?没用的,只是被金钱雇佣了,真正向人展示的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
反骨,不在大处,不轰动,而在小处,那个细节让人震惊、欣赏,觉得有美感,获得尊重。
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些真正有反骨的人都在民间,从未进入过公众视野。也罢,发现了,自己愉悦了,变好了。不要把他们推向舞台,那很可能是他们的坟墓。
我最近在新浪上开了微博http://t.sina.com.cn/1379069977?source=blog
这里有我最激烈的辩论,最启迪的感悟,最新鲜的时评……
欢迎您前来关注、探讨、交流。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
http://t.sina.com.cn/reg.php?inviteCode=160953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