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掠影(二)
(2012-06-17 18:21:08)
标签:
交规出租车司机西班牙文美国人gps导航 |
分类: 人在旅途 |
去美西游“积劳成疾”,回来打球腰伤复发,实在没有精力码字及整理照片更新博客。玩爽了,累惨了,长时间的坐车、飞行,而且疯狂购物,费力运货,实在有点自不量力,乐极生悲。好在生病是发生在回家以后,有帅哥护送回家,有女儿细心照料,恢复的也算快了。
趁可以起床坐起,间断码字片刻。
这次想说说在美感受到的交通便捷。
从没想过在美国开车,而且是租车开。陌生的国度,少许不同的交规,崭新的道奇轿车,完全没有概念的路况,往往一脚油就可以提速到100多公里时速,还几乎不变速地长时间奔驰,这些就是我事先没考虑过的。以我初衷,我找了在美国上学的侄子做司机,我只做一名乘客而已。可是,因侄子没有达到法律规定可以租车的年龄,临时变更由我租车并亲自驾驶。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变故,我才对在美国开车有了感性的认知,短短几天的驾驶经验,我还真喜欢美国的交规和路况。难怪说美国是一个四个轮子上的民族,名不虚传。有百年汽车历史的美国,我很少看见交警,也很少听说摄头的监视,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车流普遍都超过了限速,但就是那样各行其道,有条不紊地奔流,我没有见到在北京司空见惯的追尾事故,甚至我没有见到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
我在习惯了见到“STOP"标志停车后,每到一个路口都会自觉减速停住,无论有无红绿灯,无论有无车辆、行人,皆转头观察路口车况后再启动,这个习惯在我回到北京驾驶还保持下来,这个小小的习惯绝对是一个确保安全的措施,尽管国内交规也有此规定,但无论在路标提示方面,还是在强化教育、惩罚违规上都远远被忽视了。
尽管我很少见到交警,但我从几位朋友那里都听到了因各种违规被罚,或者如果不遵守交规就保不齐被严惩的恐惧,法制社会自然有法制的威力所在,美国貌似比英国更少有警车、警察出没。在我去美前,有朋友叮嘱我,美国贫民都可以有枪,你千万小心。平心而论,这个顾虑实在是过了,虽然有些地区治安不好,但多数地区还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
有一个小插曲,在拉斯维加斯我们买的衣物被遗忘在一辆出租车上了,下车也没有要收据,一时无从查找。郁闷之后我侄子试着在网上搜索当地的失物招领站,竟有很多。一一打电话过去询问,天无绝人之路,其中一家告知有出租车司机交到本站,物归原主,不知道该出租车司机的姓名和公司,因为失物归算不得什么大事,无需刻意渲染,也许,一般美国人不知道中国有个雷锋叔叔吧。
美国各州、各城市的油价差别很大,我们国内各地区油价之差常常是由于汽油品质不同所致,而美国的油价差别多是由于税率不同导致。在美中部某城市我看到一个加油站的标价不断跳动,像是股价显示屏,开始以为是电子系统出了故障,多看了一会才明白,那油价也并非是瞬息万变的,之所以有两个价格不断交替,原来是用现金还是用信用卡加油价格有别。
在国内开车我通常不用GPS导航,好歹有个东西南北的概念,去陌生的地方也是可以通过预先的地图搜索有个大致了解,剩下的就可以边走边看,实在不行就打个电话询问或者下车问路。而在美国绝对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使启程前做了功课也还是两眼一抹黑,路标倒是极清楚,可架不住咱是半文盲啊!那些地名、街名实在记不住,据说很多名字来自于早年西班牙统治时期的西班牙文。
好在多数时候有侄子帮忙提示,加上租用的GPS有多种语言功能,咱使用中文普通话后大方向还是正确的。使用GPS导航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知道自己要去的目的地的具体地址,这对外国人、外州人而言实在也不是好整的,如果不在网上Google一下哪里知道位于某街某号呢?
最悲催的是我选择的异地还车,在打点好行装开车往还车地点出发后,我所租用的GPS忽然罢工了,总是显示为GPS关闭状态,反复重启也无法改变,天知道怎么得罪了它,本来我就不善于捣鼓IT产品,真是一筹莫展。那天是在赌城,有意思的是,早上才在路边上看见一个罢工宣传站,这场景在中国一定是见不到的,那宣传站就像咱国内推销保险、促销产品一样,一条横幅,少许工作人员,没有围观人群,没有警察到场。
没了耳目开车,我的心可就不再坦然,这时候我才真正开始注意哪些路牌,开始努力辨别方向。好在路痴的侄子毕竟是美国人,多少对路标的敏感性比我强一些,阴错阳差地我们还是抵达了还车地点。下车后我对接车的工作人员抱怨GPS的罢工,没曾想对方就立刻免除了当天的GPS租赁费用,这么爽快出我意料。事后我想,要是多说两天,是否公司会信我统统减免了租用费用呢?自然,我这种想法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美国人不会这样想,更不会这样去做的。诚信对于美国人而言是第一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