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的花季——(6)

标签:
我的大学篮球教练舞后教学医院 |
分类: 往事如烟 |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医后的我始终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总是处于是埋头于专业课学习还是放弃做临床医生的困惑中。除了不得不上的课以外,我的精力都花在了课外。
刚入学的1-2周,好动的我自来熟地混迹于篮球场、排球场。其实在小学、中学我只打过手球,而篮球只是体育课和课余时间在大院操场玩的时候摸过。一天下午,系里临时组织篮球比赛,我们班的辅导员叫我上场,那天我运气不错,零度角都刷蓝了几次,而且我跑得快,抢断凶猛。其实那次球赛,是我们校队的篮球教练在挑选队员,而我的辅导员恰好是他的球友和好友,这样我竟然被教练看中了,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校篮球队的一员(板凳队员)。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身高绝对不符合篮球运动员的标准,进入校队这让我感到意外。由于篮球教练先下手选拔了队员,我则失去了成为校排球队员的机会。不过因为当年有七七、七八级的主力,我们校队曾经获得过北京高校女篮第三名的好成绩,而排球队却从未风光过。医学院校有一个令运动队无法辉煌的死穴,虽然在校学制为五年,但基础课只有2年半,后面的2年半就到教学医院上课、实习,而教学医院分布于北京市多个城区,一个班去一个医院。因此,队员们离开学校就很难有机会招回来集中训练、比赛,我们这些队员自然就脱离教练的掌控与日常的素质、技术训练,都放鸭子了。
作为校队的队员,我们享受了很多特权。比如,我们一度单独居住,4人一个房间;我的粮票就比班上其他同学每月多2斤,每月还有一些伙食补助;我们还发球衣、球裤、篮球鞋。说到球鞋,还真想多说几句。我们的球鞋都是高帮的回力鞋,走起路来脚感特别好,一弹一弹的轻盈无声。一次我匆匆上楼去上课,一跳一跳地跑上楼梯,一个转弯我抬头看见我们班的一对恋人正在楼梯最高层热吻,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我一下子愣住了,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一样感觉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我急忙扭头下楼,跑到另一个楼梯上楼。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这对恋人毫无异样地坐在位子上准备上课时,我觉得真是不公平,他们的投入害得我像偷窥者,令我不知所措,而且还不能与人分享,憋在心里,直到他们在结婚生子共同走过20多年分手后的今天我还没有忘记那一幕。
前年陪女儿买鞋,她说要“匡威”(CONVERSE)牌的帆布鞋,找到柜台我才知道这就是国际上最早生产篮球鞋的企业品牌,贵的令人咋舌。看着陈列的那些眼花缭乱的鞋,我对女儿说,这不就是当年我在篮球队发的那种鞋吗?我试穿了一下,脚感还不及我当年的球鞋有弹性,价格却是当年的十几倍。只不过是以帆布鞋为特色,其色彩、式样变化丰富,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第一次加入运动队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在校田径队混过,项目是100米低栏。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个不起眼的跨栏项目竟然让中国人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当然,刘翔夺冠与我无关,只是在欣赏他飞翔在栏上时觉得很过瘾,也许多少能品味他的技术与节奏的美而已。
(当年能留下这样的照片实属不易,还是班上爱好摄影的男生抢拍的,
也是我参加的众多运动会中唯一的纪念照)
因为先天的运动协调性好,我在大学基础课的2年半里,体育成绩一直高于我所有的科目,有过100分满分的记载,最低也是98分。一度我代替任课体育老师做单杠、双杠、太极剑、太极拳、背跃式跳高等项目的动作示范(任课老师年龄偏大了)。记得那时候的体育课是男女生分开上课,一次下课后,班上有一个男生特意对我说:我们在旁边看你背跃过杆真漂亮。这句话着实让我得意了一下。
一说到体育,我就很难闭嘴。当时学生都要参加体育达标测试,全班女生我是唯一一个可以一次性全部达标的人。虽然在校运动会上我不能独占鳌头,但基于我的综合素质不错,什么都可以来两下,虽然什么都不精(这似乎是我的特色)。
另一件让我难忘的课外活动就是舞蹈。还记得高考结束后,我们班的才子组织了一个舞会,就是学跳当年著名的《青春圆舞曲》,戏称“蹦嚓嚓”(三步舞曲)。我是班里唯一没有跳舞的女生,只记得那个舞很呆板,男生一圈,女生一圈,跳一节换个舞伴。对于这种舞,我觉得很滑稽,没有美感,也没有乐趣,像是军训操练。我看着那些可怜的没有舞蹈细胞的男生“痛苦”地舞动,心里都笑疯了,脸上没敢太放肆,生怕遭到围攻。至今我还记得他们笨拙的舞姿及顺边的木偶动作。
没想到的是在我进入大学后,我们班有一些舞迷,几乎有机会就一起切磋舞技,在班里举办舞会。当然,已经不是小儿科的“蹦嚓嚓”了。好像在全国都掀起了交谊舞热潮,就像后来的卡拉OK、气功、搓麻、炒股一样席卷全国,到处有舞会,逢会必有舞。我自然而然地成了舞者,而且还很上瘾。
2006年大学同学毕业后的首次聚会上,我们班当年的舞后竟然仍在美国翩翩起舞,参加着各种竞技舞蹈活动。她的妹妹就是大名鼎鼎获得过3次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谢军。而我们的舞后比我们年龄大一些,她是因身体原因修学一年来到我们班的。不曾想她竟然跳了三十年的舞!为了跳舞,她从事的职业已不是医学研究,也不是临床医学,而是护理学方面的工作;为了跳舞,她的身材保持的比她大学时还苗条,如果不看脸部,从她身后看去没人知道她已半百。
在青春躁动的年代,运动与舞蹈让我找到了自信、自我,让我有机会宣泄我多余的热情与能量,这些都是大学以前不曾有的新体验。有人说,大学学不到什么知识,而且还被灌输了许多错误的理论、观念。我以为,大学生活是同龄人共同学习、成长的不可多得的阶段,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了解知识结构、系统理论,为独立工作、研究,在竞争中生存打下基础。
我已经多年没有跳过舞了,也许在我晚年打不动羽毛球后会加入老年舞蹈队,重操旧业。只是现在我还不甘心成为路边秧歌队的候补队员,我还有我喜爱的羽球与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