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掠影(二)

标签:
宗教挑夫everest樟木菲尔士尼泊尔 |
分类: 人在旅途 |
2003年6月,SARS危机刚刚过去,某天中午在家闲适的我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去西藏,顿时,百无聊赖的我,全身细胞都兴奋了起来,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接着朋友说我们还可以经樟木过境,去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往往许多事情来得就是那么不可思议,多年前看到的尼泊尔风景照与我好朋友的得意表情一股脑涌了出来,使我无限向往,恨不得立即出发,像个等待冲锋的战士。
我们在拉萨办理了签证手续,直到樟木后我们换了些尼币,算是完成了出国的准备。说实在的,从来出国也没有这么简单过,只要提交护照及照片等填表资料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是在8月27日早上8点出境的。我去过不少国家,通过不少海关,但像中尼樟木口岸这样简陋的海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很像我们从人少的商店穿过一样,十几米的路途,进门出门像是逛商店,只是没有商家,没有顾客,只有不多的游客。
有意思的是在与海关人员攀谈中,两个战士中的一个竟是几年前民大的毕业生,说起来我们都可能在北京擦肩而过,所以感觉一下近了许多,煞是亲切,只是公事公办,没有什么近乎可套,也没有什么方便可行。
直到要跨出国门了我还没有任何尼泊尔的概念,不像现在出发前喜欢上网查查资料,做好各种准备。也许,我是无知者无畏,对进入如此陌生的世界除了梦想没有杂念。
通向友谊桥的泥泞之路
挑夫与我们步行到尼泊尔海关
跨出了国门,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尼泊尔的大型运输车队,在山脚下的道路旁排队等待进出中国海关。阿东的车止在了关内,我们的行李交给了尼泊尔的挑夫,于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挑夫走在通向友谊桥的雨后的泥泞中,从中国口岸到友谊桥估计有几百米的距离。
走过几十米的友谊桥就到了尼泊尔边防站,我们走进一间平房,像来到农村乡政府一样,查了证件填了表格。让我最不爽的是一个左手持长枪的边防战士,一言不发,示意我打开随身的旅行背包,他用右手把我所有的行囊都翻了一遍,晒我的隐私,把我在拉萨买的几件小饰物拿在手上仔细端详,最后,让我几乎无法恢复行囊的原样。
在尼泊尔“村公所”完成了入境手续及检查后,与我们在拉萨就确定了的尼泊尔地接旅行社接上了头。接待我们的是司机与一个工作人员,他们用奇特的英语做了一些我们一知半解的介绍,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因为暴雨,路况很差,前方发生了塌方,路况很不好等等。并且,我们得知车要开到加德满都需要6-7个小时的时间。
在西藏我们包的是丰田4500,那是不错的高原运输工具,而进入尼泊尔后,我们的包车降了档次,换成丰田360,舒适度与安全度都差了很多。我们的车沿山路而下,从2-3千米的海拔一直向下。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汽车的一个轮子就爆胎了,于是我们只好在一个镇子上休息,等待补胎换车轮。
这就是导游提到的塌方路段
在镇上休息时有一只羊与我们分食葵花籽
我们的车很快就修理好了,于是又开始赶路。中饭时间(好像下午1-2点了),导游带我们到一个非常雅致的地方进餐。让我们下山前最后俯瞰一下尼泊尔的宏观景色。
神秘而美丽的尼泊尔远景尽收眼底
多么养眼的就餐地点啊
尼泊尔是一个神秘、美丽而又贫穷的国家。尼泊尔境内山峦重叠,境内多高峰,位于中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为萨加玛塔峰(西方普遍称这坐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
尼泊尔分北部高山、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度差之大为世界所罕见。首都加德满都就坐落在加德满都河谷里。巍巍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北方干冷的寒风,使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美丽。北部山地地区,山高谷深,云雾缭绕,高山终年积雪,只有夏季可以放牧。全国86.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尼泊尔语为国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