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佛的人与出家的人

(2009-05-07 16:01:21)
标签:

佛教

藏语

家父

高徒

印度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

  父亲闲聊中,提到他近十年带出的几个藏语高徒,他们共同之处都是研究藏传佛教,都潜心研究佛教理论与哲学领域中的相关课题,在国内外享有了盛名。

 

  这几位高徒都是各有专攻,由于对于佛教的执迷,为了更好地阅读原文著作,从藏语ABC开始学习,他们从开课时的百十人大班授课,坚持到最后的不足十人的小班自费学习,常年不懈,功成名就。聊天时,家父提到了其中三位学生的不凡成就。

 

  学生甲在学习了藏语文后,专门前往印度学习梵文、巴利文,这两种文字现在都被称为死文字了,只有极少专业研究人员特别是藏语文、佛教学者还在学习与使用。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学生甲完成了学业回到国内从事佛教研究工作。

 

  学生乙是我很熟悉的人,他一直是公职人员,经常到家里向父亲请教藏语文方面的问题,经常一个电话就打很长时间。他已年过半百,一直单身,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藏语学习与传播,及佛教研究上。在网上,他还开通了藏语学习频道。开始是他把家父授课录音收集、整理放到网上,再后来他专门请家父录音制作有声教材挂在网上,最后,他自己披挂上阵亲自授课,网上开班,四处巡讲,不亦乐乎,成了大名鼎鼎的“大千”师傅。前不久,他在北京开了个讲座,准备了100份讲义,结果来了200多人。他说退休后自己会全力以赴研究佛教理论,传播佛教思想,也许会做个出家人。

 

  学生丙与学生乙是好朋友,从学生乙的来访中,我们得知学生丙做了一件轰动国内外佛教、哲学领域的大事。前不久,日本佛教组织向中国挑战,要求中日两国分别选出五位学者举行研讨会,形式类次于佛教中的辩经,也像西方的正方反方辩论会。主题是讨论唯识论(唯心论)中的认识论问题。当年,玄奘西行,在印度佛教界受到极高尊重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佛教辩经中的出类拔萃,使他后来广为佛教徒爱戴并流芳百世。

 

  面对日方的挑战,中方却没有合适的人选应战,据说学生丙闻之说:“不需要五个人,就我一个人参加。”结果他以一对五赢得了这场辩论,获得了日方的尊重,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

 

  提及此事时,学生乙眉飞色舞,平时晦暗不平的脸上放出光芒,感觉是他亲历一般。他后来感慨到,现在出家的很少有人研究佛教,不读书,而在家的人却刻苦钻研佛教理论,追根寻源,有所作为。

 

  这让我想起许大明白把“读书的人”与“读书人”区分开来,那么,是否也可以把“学佛的人”与“出家的人”分别对待呢?出家并不等于就入了佛门,在家不一定就没有觉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无题
后一篇:不是广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