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杂谈 |
分类: 闲言碎语 |
这段时间很忙,除了本职工作忙外,就是关注地震灾区的动态。昨天晚上,在一个高层医学专家学术讨论会上听到这样一个消息:目前地震灾区需要求助的有三类人,他们是:灾民、医生、记者!你能想到急需救助的人群里有正在救助灾民的医生吗?据说参加救援的医生状况很不好,他们没有休息、没有充足的饮食、没有可替补的后援!医生也是凡胎肉体的普通人啊,不仅承担着巨大的体力、智力支出,而且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对战斗在一线的医生勇士们,我们的新闻报导似乎有些吝啬,有些东西被他们忽略了。虽然记者也属于救助群体,但媒体毕竟是他们的舞台,他们是不会被同行遗忘的。
医生的形象这些年被扭曲的很厉害,医患关系常常到了箭拔弩张的地步。2003年的“非典”似乎使医务人员又回到了白衣天使的位置,他们的工作似乎得到了媒体、民众的认可。“非典”很快就过去了,医生形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变暗。天使飞走了,媒体里出现最多的报道是:医生受贿、医疗事故、门诊医生被殴打、病房遭家属围攻、医护人员被伤残,甚至被致命……。
我的一些朋友有时也和我调侃,说医生心狠,缺乏同情心。可是,医生只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对素质、智力、体力、心理要求非常高的神圣的职业。不是所有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已经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修养;就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博学的知识;都练就了运动员的体能和毅力。但是,社会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们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把医生神化了。就统计学的正态分布而言,大多数医生应该是合格、称职的,应该具备了从医的基本素质。
假如医生对病人,不是以职业的态度和方法去诊疗,而像一个亲人付出感情和一切,那么有多少医生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呢?医生对患者,往往是不可能太感情用事的。就像一个外交官,职业要求你不能轻易的说“yes”,也不能说“no”,因为肩上的责任太重,有时重得让人无法承受。在如今的商品社会里,在这个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不要对他们太苛刻了,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从事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罢了。当然,我并不是为他们中某些人犯下的错误,甚至是罪过辩解,我只是想说:医生和你们、我们一样,都不是圣人,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关爱!医生的职责是关爱我们,帮助我们摆脱伤病,提高生命质量。我们也应该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
昨天的会议筹划了一个多月,正好在国难三日之后如期举行。按计划,我们会后安排了娱乐活动。但与会的所有专家、领导都一致取消了这一计划。原因很简单,我们乐不起来。
这次的博文我反复写了3-4次,奇怪的是一发出就“蒸发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也许这个话题太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