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咸阳花店街小学上学,每到农忙时,学校就会组织我们步行到农村捡麦穗,摘棉花等。走到东风路与毕原路的汇交处后,继续向北走上大约300米的陡坡后,就会看见西北方向的几乎垂直的黄土悬崖峭壁有座破庙,这就是中五台道观。由于好奇心,我们几个小朋友相约去那里探寻,在黄土峭壁下发现有三间土窑洞,每个窑洞门前都有一把铁将军,无法判断是否有人居住。我们继续向北上塬后,在塬上向南到破庙前,发现有两个破坏严重大殿。但从这里向南眺望,起伏连绵的秦岭历历在目,分外妖娆。渭河就像一条银色的腰带,从关中平原穿过。站在大殿的旁边,可以看到咸阳市的全景。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公元1983年5月的一天,我带了一个班是学生在中五台的北边参加防洪渠(现在文林路的下边)的修建劳动,休息时,我带来几个学生来到大殿前,大殿的损害更严重了,我们在这里欣赏了自然风光后,回去后就一直没有来过。
http://s5/mw690/521c0098gdbfcc010c0f4&690
最近才知道公元1989年金泰真道长与信士在道观遗址建吕祖殿和老母殿,渭城区政府也决心恢复中五台道观原貌,中五台原台基土地逐渐复归中五台道观所有。公元2003年,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来中五台视察,力荐其关门弟子贺信萍道长担当住持,贺信萍正式出山主持咸阳中五台道观。为重现道观道教的昔日光辉,贺道长根据政府有关批文,不顾艰辛,多方奔走呼吁,为老百姓行医治病,广交善缘,在众多有缘人士共同努力下,中五台道观规模渐渐变大,庙宇香火也恢复了昔日的兴盛。公元2011年5月22日,咸阳中五台举行道观修复竣工暨神像开光大典,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来自江苏、湖北、广东、北京、内蒙古等地的道教界代表和省内各界群众近千人参加大典。
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是九天太一元君庙,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朝廷赐名太清观,并颁发尚书礼部牒(牒文现存咸阳博物馆),据咸阳地方志的退休干部张鸿杰老先生考证:清朝雍正皇帝(公元1723年)前称真武台,雍正皇帝的姓名是爱新觉罗胤禛(yin
(四声) zhen (一声)),由于音讳 ,故改名为中五台。
http://s14/mw690/521c0098gdbfcc290004d&690
公元2013年5月2日9点40分,我们乘坐11路公交车在中五台站下车后,向北走200多米,就看见了一座修工精致的遇仙桥,凡人突感进入仙境,有些飘然。登上桥顶远望,正北方向建筑皆为中国传统土木古典式建筑,两只英姿焕发的麒麟守护在山门外。
走进山门,东边的墙壁画有青龙的壁画,西边画有白虎的壁画,气度不凡,正中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山门内侧东边为钟楼、吕祖殿、财神殿、善缘堂,西边为鼓楼、药王殿、葆和堂,山墙、栏墙和须弥座正面均设有砖雕,形象逼真,韵味十足,寓意深远。
http://s3/mw690/521c0098gdbfcc5b8ee42&690
中轴线上真武大殿为道观主殿,高约24米,重檐歇山式结构,黄琉璃瓦屋顶,重檐飞峙,气势巍大殿中央崇祀"真武大帝"(注1),左侧供奉"三茅真君"(注2),右侧供奉"汉钟离(注3)、吕洞宾、王重阳(注4)祖师",后侧有"关帝圣君"。神像金身,威武生动。整座道观呈左右对称布局,殿宇恢宏,彩绘金碧辉煌,庙宇的门窗内壁,门窗隔扇采用铁索套梅花图案,棂花、工艺精湛,众多道家传说浮雕栩栩如生。
真武大殿后侧老母殿中央崇祀"斗姥元君",左侧有"骊山老母",右侧有"九天玄女娘娘"。藏经楼位于真武大殿左侧,共五间二层,正房门左右各设厢房三间。藏经楼南侧另有丹房客堂二层八间。药园植物散发出谈谈的清香,也构成了独有的景色,使人留恋忘返。
http://s3/mw690/521c0098gdbfcc8903352&690
中五台道教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主要有金大定时期颁发的"尚书礼部碟"原样雕刻碟石,内记录有该观名称的由来,文中记载"见住本庙,自来别无名额,已纳讫合着钱数,乞立太清观名额,勘会是实,须合给赐者"等字样。早期碑文已经遗散,现存只有民国二十二年的碑文一通、古石羊、石兽雕、龙雕石基等物,其他文物遗迹还有待发掘。中五台道观现已建成中国一流的道教活动胜地、咸阳重要的人文景观,为大力弘扬中国道教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http://s7/mw690/521c0098gdbfcca78d226&690
注1: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注2:三茅真君:早在汉代,就有咸阳南关茅氏三兄弟,长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修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冲静真人”,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冲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君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佑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佑真君”,总称三茅真君。至此,三茅真君成为咸阳道家第一人,咸阳便与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注3:钟离权:相传,出生于咸阳窑店的东汉大将钟离权因兵败而隐入终南山,偶遇东华帝君授以道法。乃隐于晋州羊角山。后在崆洞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成了真仙,后又复出,“丫头袒腹,手摇棕扇自若,赤面伟体,龙眼虬髯,见晋帝骄奢,遂解印而去。”到了唐末,汉钟离又出现,度了吕洞宾,在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地位较高。元时,全真道奉其为正阳祖师。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后列为北宗第二祖。玉帝封其为太极左宫真人。咸阳至此道法盛行,德行日隆。
注4:王重阳:王重阳,这位影响了中国道教近千年的全真祖师,当他走出咸阳走上云游之路时,定是拜谒过九天太一元君庙(中五台),可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干怎样的大事,也不知自己会不会修成仙风道骨。先是文试不第,后却武考得中。公元1159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王重阳在一个叫甘河的地方遇到了一位神仙。这位神仙教给了他一些道术,从此他就一心修炼,甚至抛弃了家庭,把妻子和孩子都托付给他的岳父照顾,而自己一个人到终南山修行。他还在那里挖了一个墓穴,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活死人墓”,他就在墓里修炼,希望获得新的生命,三年之后,他从里面走出来,并把墓填平,创立了“全真教”,后来他的弟子们就在这儿建立了道观。
更多的中五台照片请点击这里
你细腻的描述,真实的图像,让我们认识了咸阳中五台道观,很是喜欢。有机会我也去看看、走走。问候!
http://portrait5/2716431300/blog/50 老驴眼 2013-05-06
08:38:34
对咸阳中五台道观得以修复和保护颇感欣慰,老朋友以祥实的历史资料,流畅的文笔将中午台的来龙去脉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也让我开了眼界。
http://portrait2/3002802793/blog/50 长安安 2013-05-06
10:01:17
向朋友问好,中五台是咱咸阳道教的骄傲,我常去参拜,多次看到贺道长给四方信众治病,真是功德无量啊。
咸阳中五台道观 始建南北朝灿烂
真武大殿气势巍 彩绘金碧工艺湛
文图并茂说古今,风水宝地源远长!
咸阳塬上道教观,域内海外名声显。信众游人都来聚,建筑恢弘谱新篇。
咸阳中五台,历尽劫难,现在到了好时候,有辉煌起来了,现在游人很多,香火很旺。
中五台道观经历了文革,能保留下来也实属不易了。可见其在当地信众之中威望无比啊。风水宝地,名不虚传。
介绍的很详细,来龙去脉一目了然。陕西的法门寺我去过,感觉是今胜昔,新修的远远超过古老的,中五台看来也是如此。千年之后的考古者研究今天,或许会认为今天的人信佛信道,其实今天的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奉赵公元帅。呜呼哀哉
五台道观本破损 有缘重修渐兴盛
道教文化放异彩 和谐社会再立功
咸阳中五台道观,华夏文化发祥地。九天太一元君庙,道教圣地享盛名
真武大殿很雄伟! 座落在华夏文明发祥地上的人文古迹!
喜欢读九方老师这些古韵十足的文章,字里行间透着历史的厚重!
咸阳多名胜,城外有道观,昔日风尘染,今日变新颜。
悬崖峭壁道观悬,银色渭河风水坛。道观遗址恢复圣,贞武荡魔超灵仙
文革中毁损的一些古迹正逐渐恢复,但其损失的文物已不可弥补。
淮南有个茅仙洞,不知与您说的"三茅真君"有无关系。
保存古老,保存中华的特色,也唯有此特色,我们才能称得起文明古国!
http://portrait1/1478161984/blog/50 袁敏杰 2013-05-08
10:16:48
道教圣地 人文高地 精神领地
这里与您有缘分,少年时代就见过衰败的庙宇
很高兴咸阳中五台道观得到修建和保护!欣赏美图美文!
寺庙道观重修缮,五台道观换新颜。
咸阳出宝地,五台有道观。福德思木本,宗功想水源。
八仙传奇的故事美妙神秘,钟离权是第一位,朋友博文,精彩无限!
-
王重阳原来真有其人啊!还以为电视里虚构的呢,哈哈!
-
天涯故人 2013-05-09
09:28:03 历史古迹、宗教旧地得以修复保存,是件好事,但希望不要搞得焕然一新,而应该修旧如旧,才是原韵。
-
闵松 2013-05-09
11:20:13 欣赏佳作,拜访朋友,附上七言绝句一首,《咸阳中五台道观》:
渭河浩浩莽原峻,香火悠悠中五台。
历尽千年风和雨,昭彰神观真知在。
在我上高中时每天晨练都要从二中跑到中五台上一次,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但那时中五台是十分破败,喜看今日整修一新,令人欣慰。也去看过几次。
16年前,我走进过中五台,那时候,是我们的单位 在那里修路。一片麦田,没有围墙。以后屡次路过,也在没有走进那神圣的殿堂。历时14年后,一个机缘的巧合,我从蓝田回来,受一位师父所托,走了进来。没想到,竟与这座圣地有了一种难解的渊源。中五台道观,确是一方净土,听师父讲解人生的感悟,和修行。确实可以大彻大悟 ,很多的琐事都可以化解,人生原来也会如此简单,清纯如水。真是好快乐啊!
咸阳自古出神仙,如果翻看道教世上开宗立派的百分之八十要么和咸阳有关,要么是咸阳人,要么在咸阳弘法。
中五台,屹立在咸阳原上。遥想三四十年前,几间破庙,墙摧屋塌,一片颓废景象。
站立破庙前,向南望,视野宽阔,街景尽收眼底,一条玉带,亮晶晶横贯东西,立足处,真乃风水宝地。
而今,赖政府扶持,道教协会大师力荐,贺信萍担当住持,历尽艰辛,奔走呼吁,
才呈现如今的辉煌壮观,道观修复竣工,神像开光大典,全国各地各界代表千人云集,盛况空前。
走进大门,东青龙,西白虎,气度不凡。真武大殿,重檐飞驰,崇祀“真武大帝”,“三茅真君”,
“汉钟离等”,奉左右。“老母殿”崇祀“斗姥元君”,“骊山老母”、“九天玄女娘娘”奉左右。
植物药园散清香,道教文化来弘扬,人文景观立咸阳,四面八方美名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