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如捕风

(2012-07-09 11:17:25)
标签:

《中国周刊》

音乐

专栏

文化

分类: 晃呀晃呀晃醋瓶

 

 

http://s11/middle/521b4661gc45c1fe875ea&690

 

 

圣经里说,爱如捕风。音乐何尝不是?

所有的音乐,在落笔的这一刻,已然无法复原。

我们倾力来描述的,只是各自深深浅浅的感触与体验。

 

音乐本体永远只属于作曲与演奏者,对他们而言,操作与实践是音乐的全部意义。如果音乐家们能更好的用文字来替代音符,或许他们会改行,选择书写来表达情感。

 

八年前,我从雪枫的文章中认识了他,当年《爱乐》和《人民音乐留声机》的主编。看他的文字,那个瓦格纳歌剧节朝圣的观众席里,把小旅店酒馆的软靠垫拆了,放在拜罗伊特剧场矮椅上防硌,听超长乐剧的古典乐迷;那个举隅马勒录音版本、留连于音符上的奥地利与巴洛克音乐节、打包DECCA传奇录音的发烧哥,白纸黑字,将聆听记忆里种种瞬间感动和艺术冲击定格于笔尖,让读者熟悉环境,证实声音的美好与幻觉。

 

“音乐不但鼓动时间,更鼓动我们以精妙的方式去享受它。音乐是旅行的一种方式。

旅行只能去空间的地方,音乐还能去时间的远方;旅行的终点在地球,音乐的终点在宇宙。”他更像是托马斯·曼的笔下的觅音旅者,行走、捕捉、漫游、乐记,欲罢不能...

 

上月出席北大出版社“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系列丛书首发式。

《晚安!玫瑰骑士!》、《情迷马约卡之夜》、《隐秘的肖邦》、《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弹出来的亨德尔》,五本新作于时尚廊,齐崭崭排放出乐队声部般的交响编制。刹时我就想,这个北大历史系的老文青啊,为啥没选择音乐学院的指挥专业?可惜了。

 

 

但为音故,沉吟至今。他有嘉宾,鼓瑟吹笙。

白岩松的序曲,一开场便慨当以慷:

中国古乐是不合作的。箫、笛、琴、筝等是人与天地间的问答,奏的是意境,知音难寻。而听音可以知政,此时的中国,当你要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声音,这,便是民主的开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文字好看,音乐好听。

中国爱乐音乐总监余隆的即兴托卡塔,幽默暖场,例举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的真事,鼓励听众和音乐回到现场。话说慕尼黑爱乐总监切利的观点与柏林爱乐卡拉扬相反,他极其排斥现代录音,称唱片活生生切割了音乐真实的呼吸和感觉,是垃圾和“罐头音乐”。切利说,听唱片,是隔靴搔痒,就像晚上抱着碧姬•芭铎的照片睡觉。

 

大家稀里哗啦全乐了,坏坏的反问余隆,那去听爱乐的音乐季,是和碧姬•芭铎约会还是结婚?

 

谈笑之余,想起2004年他为《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一书作序寥寥数语,至今依旧动人:“雪枫这几年的文章,是音乐家们的动力。而我们的音乐生活是应该有评论、有监督、有批评和有喝彩的。”

 

然而,现场毕竟是属于小众的幸福,需要的是经济能力和所在城市的环境和机遇。

在中国,有很多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他们比较唱片的版本、描述爱乐的心情、激发听乐的感触,却大多无缘于古典与交响乐的数次现场聆听。

我每惊异于雪枫的痴听精神,所以,当他问我有多少张唱片时,我顾左右而言他。

 

我一直以为,从职业的角度划分专业和非专业人尚可理解,而音乐从鉴赏、修养、知识、境界上来谈,压根儿没有专业和业余这一说。也许爱乐者过份夸大了专业领域的高度;也许音乐人过份陶然于锁闭井底的世界。

而音乐,是为了相遇吧?它的呈现在时间中延展,相逢于斯,精彩处,会心一笑,或同声一哭。

 

 

记录感动,乐于分享;盛听之后,潸然泪下。

雪枫在音乐里辨认生活,也在生活里传播音乐。那些无法解释的乐音律动,那些在开放的时间变量中响亮着、消失着的音符与和声,那些每一次演奏都绝非完全相同的的经历与经验,那些曾汹涌泛滥,却又顷刻遁隐的理智与情感……这绝非恒常的艺术是如此的善变与霸道,

一只笔与他,如执棒在手,铮然留声。

 

 

 

 

 http://s13/middle/521b4661gc45be4e5e7fc&690


2012年7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