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曲战胜不了的东西

(2012-07-05 13:22:49)
标签:

《武汉壹周》

音乐

专栏

时尚

分类: 晃呀晃呀晃醋瓶

 

 

 

 http://s5/middle/521b4661xc40e7b7c0764&690

 

 

 

学院学生乐团担负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任务已有数年。巡演音乐会场场下来,《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钢琴协奏曲《黄河》选段乐章,是中国经典交响作品里必演的老三篇。

 

现在的娃们对这些乐曲背景故事的了解肯定不如周杰伦和S.H.E, 所以,啼笑皆非的笑点总让人不堪。

譬如女生报幕,字正腔圆,下面请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红军送斗笠....

 

再譬如,长笛男生奏完《北风吹》的华彩段落后,会若有所思,麦兜般喃喃,哦,是这样啊,没有盐吃的头发会变白,但喜儿可以吃别的咸东西补充氯化钠啊....

当然,我气急败坏,懒得费口舌告诉他,深山老林里不晒太阳,缺乏维生素D,更买不到老干妈!

 

 

如果再随机调查一下,除了以上三篇,请推举出第四首喜闻乐听的国产作品,曲名是?

十有八九,会异口同声:《梁祝》!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对答,锣钹齐鸣。每每化蝶乐音渐行渐远,俺就寻思给力作曲专业的娃,同学们,要与时俱进,要多谱新曲,让国产作品的时代感来更猛烈些吧!

 

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你写首来试试?

好心的学生扯我衣角,低语告诫,别动不动去励别人的志,寄他人的语。

这种做法真是愚不可及,唯一的作用是让爱你的人烦你,烦你的人更烦你!

 

 

创作,来源于生活。

在这个日新月异,连黄世仁都有点怕杨白劳的年代,你咋不看看音乐语言产生的土壤与环境?作品写了那么多,也还不是放在抽屉里,谁演谁听谁关心?

 

专业作曲者没能力来推广自己的作品,而业余创作却风生水起。

话说不识五线谱的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一曲大型交响《神州颂》2006年—2008年间全国巡演50多场,演出收入数千万元。这部中国交响乐史上的罕见作品,甚至让有的音乐家扼腕:“这是对音乐界和交响乐作曲家拷问与质询,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有票房的作品专业作曲家写不出?” 

 

痛心啊发奋,

就在作曲娃们头悬梁,锥刺股拼命赶超业余作曲家的当口,2008年6月王益被“双规”, 如上盛景瞬成绝唱。

 

“真相、真相,你们每个人都希望真相,但真相和谎言一样地肮脏。”

田纳西-威廉斯《热锡皮屋顶上的猫》台词言犹在耳,

我们又一次领悟,权利之下的政府出资包场和商企赞助捧场,能让所谓的艺术感召和音乐繁荣那么动情,

神州交响,滋阴壮阳,象真的一样。

 

 

 

 

 http://s4/middle/521b4661xc26bdfdd2263&690

                                                   《武汉壹周》临江乐记

                                                                         7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