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卢意光律师
卢意光律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05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具体案例来看医疗鉴定模式

(2012-03-29 23:00:22)
标签:

鉴定会

医学会

鉴定人

医患纠纷

植物人状态

分类: 医疗损害典型案例

    今天下午,我在某区医学会参加鉴定会。

    为了把观点表述清楚,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案情。患者张化(化名),43岁,在被告普外科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发生谵妄长达23小时,被告注射安定5mg,患者于是安静下来,但之后就陷入昏迷状态,目前诊断为“植物人状态”。为了参加今天的鉴定会,我和患者家属多次沟通,并与临床医生反复讨论,认为被告在术前术后都存在明显的过错,与目前昏迷不醒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今天的鉴定会上,在双方把事实陈述完毕以后,双方的争议点就表现出来。本案一个重要争议点为:患者入院一个月之后才给予手术,明显拖延时间,消耗了患者体力(患者无法正常饮食),是之后出现不良后果的诱因。

    在医方对此问题含糊其辞,琢磨着这么辩解时,有位鉴定专家提问,你是不是怀疑患者tumor(肿瘤的意思)?被告主刀医生立即回应,并接着论述因为怀疑肿瘤,所以没有尽快手术。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明白了我的意思了。理由很简单:如果被告主刀医生的确怀疑肿瘤,根本不需要提示(还用英文表述,这位专家实在低估了家属及代理人的智商);另外,如果怀疑肿瘤,术前讨论,病程记录一看就清楚,无需辩解。(而且,实际情况是,家属给了5000元红包后,主刀医生马上就安排了检查和手术,而之前一直以病人多、手术量大为由拖延。)

    这场鉴定会让我开得很郁闷。不是因为鉴定结果的原因(因为鉴定结果还未公布)。而是鉴定会上,个别鉴定专家与被告主刀医生相互串通,企图干扰其他鉴定专家的判断,却让我不得不感到痛心(干扰程度及结果目前还无法得知)。

    我想起哈医大的事件,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个患者杀害医生的案例。但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是,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矛盾越来越深。

    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承认,医学会公信力不高是医患纠纷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无法通过司法救济实现公平正义的情况下,私力救济就必然泛滥扩张。所以我再次呼吁,必须改变目前医学会临床医生互相鉴定的模式,改由公信力更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专职鉴定人参考临床医生的意见进行独立鉴定。

    目前医学会鉴定至少有以下三大弊端:

    一、鉴定专家与被鉴定人经常互相鉴定,很容易出现互相包庇,互相给面子,损害患者的利益;

    二、鉴定专家与被鉴定人关系密切,同为临床医生,可能存在同学、校友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国熟人社会的国情下,难免惺惺相惜,同行护短;

    三、鉴定专家不对鉴定结论负责,无需表明身份,无需出庭质证,有权利无责任,给权力寻租留下巨大的漏洞。

    我愿意相信,绝大部分鉴定都是公正客观的。但是,制度的漏洞不修补,今后鉴定是否还会出现“内鬼”,就不是可能,而是必然了。我也希望,所有遭遇医疗损害的患者及家属,应当联合起来,为建立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医疗鉴定制度而努力,因为,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制度的每一点革新都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锲而不舍的奋斗!

                      

                                                              作者为上海市康昕律师事务所卢意光律师

2012年3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