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所有的“竞争对手”视为“帮手”

(2019-03-05 09:37:32)
标签:

市场营销

竞争关系

市场分析

竞争与合作

竞争分析

分类: 营销杂谈
把所有的“竞争对手”视为“帮手”

  在市场竞争之中,很多企业是会把竞争对手当成“敌人”的,一般来说,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企业、产品能够在市场立足并占有足够的份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和竞争对手“对着干”——并不是要强调哲学,但是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辩证地来思考一下问题——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竞争对手都视为“帮手”呢?

  如果用娱乐一些的心态来看待的话——可以让你的竞争对手都成为你成长的动力——那么还有什么外界的力量是你不能运用的呢?或者说你怎么还有可能不成功呢?想要做到这一点,在正确的方法之前,必须要有的是平和的心态。

  所谓竞争对手,肯定是产业链内的企业,他们的存在一方面让市场充实饱满,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其他潜在竞争对手或者替代品的介入。在现实中,饮料世界就有着非常经典的案例,市场占有份额前两位的企业联手狙击新晋企业,规避广告嫌疑,大家有兴趣的不妨自己查查。举例来说,消费者对于在外饮用水的需求是有限的,喝了碳酸饮料,就不会再和咖啡;喝了咖啡,就不会再喝果汁……,在这样的条件下,同为碳酸饮料、咖啡或者果汁的经营企业虽然在本产业内是竞争对手,但是在饮料这个大产业当中,却又成为了“战友”。

  在商业市场当中,还有一种“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说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当一家企业在市场第一次推出某一个产品品类的时候,市场营销费用是面向全品类的,无论是第一家牛仔裤、第一家红酒……,而随后进入市场的企业则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省时省力地进行发展。

  比如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牛仔裤的时候,第一家卖牛仔裤的企业不仅要宣传自己的品牌,还必须完成教育市场的任务,告诉消费者牛仔裤和普通长裤、运动裤、西裤……的区别,而后进者,只要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牛仔裤品类”当中突出自己的差异化就好了。从市场开拓的角度而言,面对已经对牛仔裤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消费者,后进品牌的营销不仅更精准,成本也要低得多。

  当然,市场上是很难有绝对正确的策略的,上面的例子只是在说明竞争对手可以成为“帮手”的可能。在这种可能性里面,我们应该最大化地去消化掉竞争对手在建设市场时所创造的可以“共享”的部分——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市场是共享的,这才让竞争对手之间互相借力有了可能。直白一点说,如果想要创业,就要去找目前在风口浪尖的产业,对于那些有强大占有者的产业而言,只要能够做出品类中的很小的差异化,占领很小的市场份额,就有可能获得资本的青睐或者是被行业领军企业收购……,这就是现实!

  所以,在本文的一开始就提到了:重要的是心态。不要轻易地因为竞争对手强大就盲目地否定自己,因为我们选择的可能性实际上是无穷多的,你认为你的目标是要打败行业第一名,但是很有可能你的“下场”是“卖给了”行业第一名,在这个时候,你的头号竞争对手已经成为了你的“金主”,怎么还有可能是对手呢?如果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心态进入市场或者考虑我们对市场的投入、占有,那么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变得选项更多,机会更多了。

  其实,竞技体育就是非常好的能够证明本文观点的案例。无论是足球联赛还是篮球联赛,每一个联盟中的球队都是竞争对手,在比赛场上他们要争取打败对方,在比赛场下他们要争取更多的球迷、更多地赞助商;但是对于任何一支球队来说,他们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却是让这个联盟、联赛存在的帮手,没有“联盟”这个整体,那么可能整个市场都不存在了。因此,对于球队个体来说,竞争是存在的,而对于联盟的建设、对于联赛规则建立、遵守方面的互相帮助,也是必须存在的。

  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吧,现在我们都处于动态市场当中,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因此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所知限制住自己对于外界的认知,可能性很多,而且,需要我们从最不可能的地方开始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