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公司“员工购买苹果手机就罚款”事件分析
标签:
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支持国货爱国市场策略 |
分类: 营销杂谈 |
首先,我必须强调一点,无论是任何产品,我都是支持国货的,即便性能质量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差距,我也认为中国人优先要选择民族品牌。但同时,我也认为爱国并不等于盲目,比如旅游,我认为去韩国旅游没有什么质的错误,韩国只是全球旅游目的地选择之一,但是如果在“萨德事件期间”还去韩国旅游,还把钱送给韩国,那么这就是赤裸裸的卖国行为!因此,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支持国产品牌手机,支持华为都是一个企业、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祖国的表现,但是如果借用敏感时期的敏感话题来蹭热度,我不能说这样的行为背后的人不爱国,但是至少这种蹭热度的行为与爱国是无关的。
其次,我认为支持国货、抵制洋货并不应当是某一产品或者某一品牌的行为,比如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这家公司,如果他在发布公司条文的同时,也像公众展示他们公司的电脑没有安装任何来自美国的配件,没有任何来自美国的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应用,那么我认为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以及颁布的条文是真的经过考虑的,是不能够算作蹭热度的。如果现在真的有中国企业能够在IT方面全部“国产化”,那么我认为该赞扬绝对不止是这家公司的气节,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管理层的战略逻辑——要知道,在目前的全球背景当中,想要在IT领域、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全部国产,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句话两句就可以完成,想要做到,必须在公司建立之前就定好全部细节,真有这样的中国企业,必须敬佩!当然,如果这家企业的办公电脑当中用着Windows,装着Office,那么他们所发布的文件中抵制洋货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值得推敲了。
再次,如果这个公司只是发了“一纸空文”还好,如果他们的企业真的有员工买了苹果手机,而这家公司因为这个事件对员工进行了罚款,那么这会不会和中国现有的法律有冲突呢?一家企业有没有权力限制员工的消费自由呢?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是爱国,但是和既有法律法规冲突是否也是爱国的表现呢?我用了很多个“如果”,那是因为不想被别有用心的人揪住言辞上的“漏洞”,我认为爱国的终极表现,并不是抵制了什么,而是对我们的祖国进行了哪些建设,每个人做好自己正当的本职工作,不去进行破坏,国家就会良性地发展下去,无论如何,做出有可能违法法律的事情,是不应该和“爱国”划上等号的。
最后,我不得不说,至少在本文形成的时间点上,关于这家公司的很多事情还不够透明化。比如到底有没有员工买了苹果手机、并受到了处罚?比如这家公司的办公电脑里到底是不是用的国产硬件与软件?比如这家公司到底有多少在职人员开的是进口品牌的汽车?甚至,比如这家企业在有涉外业务时要不要招募会说外语的人……?这些并没有成为公开的事实,在我看来,公开的事实只有一个,就是这家公司的名字随着他们的那个条款被很多新闻主动报道了,这家公司出名了!
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追随社会热点事件,这样会不仅会加快企业、产品的曝光度,同时还会让营销成本降低许多。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当今的媒体世界当中,“蹭热度”并不是一个褒义的词组,甚至都不是一个中性词组……,特别是那些就某些特定话题“蹭热度”的人……,真的让我很无语。
我们不该把未知定性为“恶”,所以我认为这家企业如果想要证明自己的本意是正直的、是有道德的,他们在当下最好的策略就是把更多的真相展示给公众,我的内心之中,会一直支持那些理性的、有策略的、有步骤地抵制洋货的行为,虽然知道实现起来不容易,但是希望有一天,中国人,只买国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