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下苹果公司的“平台化”战略
标签:
市场营销风营销苹果平台化市场壁垒 |
分类: 营销杂谈 |
在IT产品之中,苹果手机是一个相对“另类”的存在,在苹果设备起起伏伏的这些几十年当中,有很多人对苹果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是因为乔布斯;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是因为它的时尚感以及对时尚的影响力;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是因为它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真相一定会有,但是往往不止一个。以上关于苹果公司的看法或许都是对的,但是对比一下,比如苹果手机与其他品牌的手机,你会发现苹果产品能够在今天保持如此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原因,其实在于它的管理层在战略层面对于“平台化”的意识和认知。
人们往往会用“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来作为划分IT企业的基础分类方式,但是我们该怎么给苹果公司“归类”呢?它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软件公司呢?横向比较一下,微软也是一家超级大的国际巨头,但是微软会被我们归类于软件企业;而IBM呢,通常来说人们会觉得它是一家硬件企业。深究起来的话,苹果公司的这种“软硬兼施”实际上真的让他们成为了一个平台。
之前有过很多文罩“苹果商店”的发展与影响力,具体数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询比较。苹果商店的存在,让苹果的硬件产品有了自己专属的“内容”,同时也让“内容”有了独有的发布平台。这样的情形,让本来应该归于硬件范畴的苹果电脑、手机以及其他设备都不再是单纯地硬件了,它们与iOS系统融合为一体,在执行硬件功能的同时成为了一个新的“媒体”。
在几年前,世界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媒体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产品、活动——只要是可以出现于公众眼前的,就成为了其他产品展示的“媒体”——汽车车身上可以有其他产品的广告;球队球衣上广告赞助金额大幅提升;企业更热衷于自己的品牌形象伴随着网红而出现……,这种感觉,就像几十年前的电脑上面经常会有一个“intel
inside”!
所有的软件、应用也是产品的一种,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推广并让用户使用,苹果设备拥有了电脑与手机(最主要的是这两类)方面足够大的用户群体,于是,他们也就拥有了自己的“媒体平台”——应用商店。不仅如此,苹果应用商店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准入门槛,让所有想要进入的应用都必须按照苹果所推行的规则来进入——在后来人看来,这是一种必然,但是在开始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呢?
IOS、安卓、微软,都是智能IT设备的操作系统,但是安卓微软在各自的“平台化”战略上却都有着自身的缺陷。微软操作系统在PC端实际上是拥有者极强的“垄断性”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根据这一点而推出微软认证的“软件应用商店”,这真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差距。安卓的情形要复杂一些,因为系统的开放性,安卓手机各自为战,虽然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但是硬件是硬件,软件是安卓……,这两个概念并没有真的“成为一体”。
在事后论述一个“成功案例”,怎么讲都是“成功”的。苹果也曾经因为自己硬件与软件的“封闭性”而陷入过窘境,所以,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做法或执行方式,而是产生这种做法的思考方式与实现逻辑。
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平台化”战略,并且,因为受限于企业自身的能力,有很多时候“平台化”被解释成了“对产业链的整合与服务能力”。但是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如果说苹果公司的“平台搭建”方式真的是一个参考模型的话,对于那些志在打造平台的企业来说,硬件是什么?软件在哪里?这两方面怎样才能合二为一?或许这才是关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