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幸福指数由何而来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幸福指数 |
分类: 营销杂谈 |
幸福指数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它可以被主观地告知,也可以被客观地解读,当我们把企业视为商业世界中一个个“小小国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比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那样去关注一下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呢?
抛开所有的大道理,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幸福指数是指:让人们处在某个环境当中而身心愉悦的感觉呢?那么,怎么才能够让员工在企业当中感到愉悦呢?
员工幸福指数的前提是老板的幸福指数
我觉得这一点大家应当都没有什么异议吧?!如果老板在工作方面感觉“不幸福”,那么恐怕“公司”、“员工”这两个概念都不存在了,哪里还谈得上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在谈论员工幸福指数的时候,必须知道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知道员工的幸福指数是需要基础支撑的,同时也是有上限的。
钱在这里很重要,但是无法解决一切
员工之所以是员工,因为他们要依靠工作来换取回报。我不能武断地认为所有的员工的所有目的都是薪水,但是提高薪资水平可以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这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任何企业对于薪资水平都是有着考量标准的,尽管有些企业会制定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但是总体来说,哪一家企业也都会综合考量员工的薪资与企业所得回报的比例。一方面员工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的薪水,另一方面企业却不愿给出“那么多”,这恐怕就是制约员工幸福指数提升的主要矛盾了。
不要励志,而是要找到真的能代替薪水的东西
其实管理者心中的是明白的,他们非常清楚当员工对于薪水不满意时需要给出其他的“回报”以保证员工的存留。但想法归想法,在现实中更多看到的是一些管理者认为有意义,而员工认为没什么价值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能“务实”一点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很坦白地告诉我的员工:因为公司的规模有限,我给不出那么高的工资,但是我愿意把公司作为一个员工的学习基地,原因公司成为员工想要向更大平台启航的跳板。因为公司的规模小,所以我会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只要事先和我沟通好,员工可以有绝对自主的执行权力。
我还会告诉员工:去上学时要交学费的,但是,在公司他们不用交学费,反而我会发薪水给他们让他们完成自己对于业务的学习。当然,从内心里我是愿意和所有的员工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好,让公司的规模、员工的能力、发出的薪水一起增长,但是我并不是要用这个捆绑住员工。如果他们有了更高的目标,我不但不会阻拦,还会支持他们。虽然我无法用实际的工资提升来满足员工们的幸福感,但是我非常愿意帮助他们在未来挣到更多的钱。
所以,真正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是“要有事做”
因为有事情做我们才会招募员工;因为有事情做员工才能拿到绩效工资;因为有事情做员工才会获得学习进步的机会;因为有事情做才不会让所有人感觉时光虚度……
除了爱与情之外,恐怕其他一切的幸福感都与得到有关,在考虑员工的幸福指数的时候,最终还是要谈到我们让员工得到了什么,是怎么让他们得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