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信息的数据量不够大,而是我们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信息爆炸信息超载数据分析 |
分类: 营销杂谈 |
说信息爆炸也好、信息过量也罢,总之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对于信息的掌控已经进入了一个“过犹不及”的状态之中,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一起聊天的人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减法了”。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不仅在浏览媒体时要接受信息轰炸,即便是在一个很“私密”的“时空”当中,我们也会接收到“好友”发来的各种信息。最近和朋友聊“特色小镇”的话题比较多,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我每天接收到的关于特色小镇、智慧城市、主题旅游、城市营销……的信息铺天盖地——我被过量的信息“地毯式轰炸”了!
平心而论,当我们要做些调研或者是介入一个新的课题的时候,学习是必须的,去搜索采集更多的信息就是学习的一部分。但是当得到的信息达到一个级数的时候,量变就积累成了质变——我想要合并那些重复的信息、剔除那些已经掌握的信息、筛选那些近似的信息、只保留那些对我有用的信息——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之前我曾经在《风营销》当中提到过“搜索引擎无用论”,我是指当搜索结果条目达到一个海量的级别时,我无法接收更多的信息量,还是只会阅读搜索结果前三页的信息,那么搜索引擎为什么不能够只提供前三页或者最多前十页的信息呢?更何况即便是排名靠前的信息,其中也有很多是重复的,这么做造成结果是资源上的浪费,更是时间上的浪费。
比起财富来,人类更应该在乎的是时间,就工作而言,我们应当在乎的是效率,把时间消耗在信息筛选上是一件极其低效率的事情,在当今这样的网络时代,你不妨计算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少时间花在了处理无效信息上。
高科技公司会向我们讲述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别的方面先不谈,实际上我很想知道人工智能如何能够向我提供我“想要的”信息。现在,有很多后台程序可以监控我们浏览访问过的页面,比如当我搜索过“多肉植物”这一关键字之后,随之而来的网页页面广告很多都是和多肉植物有关的,但这样的推送就是我想要的信息吗?我不但觉得不够精准,而且觉得很搞笑。
人们搜索信息时,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并不是他们找不到信息,而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找到的哪些信息时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或者说,他们无法为自己找到的信息排列出一个有效性的先后顺序。即便一个人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5000字,他能阅读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排列好重要性的先后顺序而不是随机阅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也就等于提高了信息的价值。
按照现在的常规逻辑,难道“点击量”高、“评论数”多的页面就一定包含着对你有用的信息吗?我不敢妄下结论,你自己觉得呢?
我们都清楚信息时有时效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数据是有寿命的。当我们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那些依旧“或者”的信息吗?如果真的是按照出现时间计算的话,如果有人把陈旧的信息又发布了一遍呢?其实这种情况在图书出版界已经屡见不鲜了——一本译本被翻译成另一个名字再出版发行一次,这还能算是一本新书吗?书中的内容对现实还有实际意义吗?
人工智能的未来肯定是在算法方面的,学习型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但是我依旧不看好它解决信息筛选的问题,或者,从积极地一面来看,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准确、稳定地向人们提供人们自己都没有意料到的有效信息数据,那么到底这个算法会是怎样的呢?我想象不出,但是我可以想象出另外一种可能:随着信息量的持续激增,数据存储、传输、检索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最终,人们不得不又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感觉上有些恐怖,但是在不久远的将来却真的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