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2017-12-22 12:59:00)
标签:

市场营销

风营销

网络社区

粘度

受众心理

分类: 营销杂谈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最近遇到了一个课题——如何能够建设一个用户停留时间可以超过30分钟/天的社区——这道问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也许我们可以给出一百个甚至一百万个用户停留在社区的理由,但是也许这一百万个理由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证实现。

  我们姑且不去考虑资源、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假定我们的投入可以做到无穷大,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才能保证社区的粘度的存在和增加呢?

  我认为一个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某个环境能够吸引客流到来的重要原因就是“得到”,只有客户得到了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有前来的主动意愿。这个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社区的“媒体属性”——我们不能够只做自己想做的,还要做受众想看的。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这时值得讨论的问题就变成了“用户到底想得到什么?”我想,对于社区受众的价值体现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金钱,第二则是有排他属性的信息。实际上“独家信息”也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只是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所以“信息”这个概念也要拿出来单独描述一下了。

  用“金钱”来刺激用户前来网络社区并增加停留时间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只要在社区设立积分制度,无论是登录还是执行操作都可以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社区内进行“消费”——兑换礼品——当礼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一台平板电脑)或者礼品的价格与现实中产品(比如手机充值卡,电商代金券等)价格一致时,用户是有可能经常前来这个网络社区的。

  而排他属性虽然显得抽象一些,但是也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记得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那时中国股票市场一片红火,这也催生了一批会员制的网络社区——用户只有支付了一定的款项之后才能够登录,并且需要根据支付金额的高低获得不同的权限,也从社区的不同版块获得关于股票的后市分析信息……,我见过不止一个这样的社区,规模虽然谈不上大,但是精准度高,因为在其他地方没有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发布,所以用户的“回头率”以及“登录时间”很长。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综合以上的两点,我们在考虑网络社区粘度的时候,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清晰定义用户诉求点的基础上,再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适当的“利益刺激”。

  当然,只是通过“利益”来保证用户登录是不够的,想要让用户的停留时间变长,我认为也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当我们无法马上做到让客户停留超过30分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停留1分钟、2分钟做起?通过时间的累积完成吸引用户长时间停留的目的;第二,是不是应当考虑对多次登录、执行操作的用户进行阶梯式奖励,比如初次登录奖励1个积分,而再次登录则奖励2个积分……,这样让老用户可以更有在社区内的“存在感”和“江湖地位感”?

  就目前的网络社区而言,无论是针对PC端的还是移动端,实际上在内容方面我们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创新”,你会发现无论我们想到了怎样的内容表现形式,其实在之前的社区或类社区的网络平台当中都有人尝试过。所以,当我们考虑自己的社区如何吸引和留住用户的时候,重要的一点不是“创新”,而是“扬弃”,是一种“旧创意的新组合”。在明确了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把之前无论成功过还是失败过的案例中好的部分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目标进行改组,同时,要尽量注重效率,对于哪怕自己认为再有用,但是已经被证明“招人烦”的功能、内容抛弃掉……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我认为我们真的应当把网络社区视为现实的某个“平行世界”,虽然那里面的“生命”都是以“ID”、“IP”形式存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感知却和真实的人类没有丝毫差别。在我们设计虚拟社区这类产品的同时,不妨想想我们自己更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区之中!








作者风斯若 微信号 fengsiruo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更多原创营销好文章

扫描下图关注“风营销”

公众号:windmarketing

网络社区的“粘度”,取决于客户到底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