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到当老板,必须转变两个概念是结果和效率
标签:
市场营销风营销企业管理换位思考创业 |
分类: 营销杂谈 |
对于一个打工者而言,事业的下一步要么是在原单位升职,要么是自己创业,无论这两条路的哪一条,其实都是一个从打工者到管理层的转变。
很多人都觉得打工者和管理者的差别在于工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打工者可能考虑更多的是按照命令来执行,而管理者考虑的是发出怎样的命令。这么说从表象上来说是没错的,但也仅仅在表象上,毕竟在员工当中也有具备主人翁精神的,而在管理层当中也有推一步动一步哪种混日子的。
我们抛开负能量的那些不谈,从当今社会而言,对于那些有追求、渴望获得成功的打工者而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管理岗位。举例来说,我们知道任何企业都是在乎销售业绩的,很多时候,销售努力且成绩好的业务员会一步步晋升,甚至成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之一——主抓销售的副总,在这个时候,这名副总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甚至大过了要求他每年销售额翻翻——因为他要做的已经不再是自己熟悉的销售工作,而是必须要在兼顾销售的同时参与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协作……很多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来。
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由销售一路的人,通过我的观察,我觉得在面临从单一业务方向转型到复合业务管理的时候,有两个概念把握好将可以保证上手时间缩短,并保证在更高的位子上也可以坐的很稳。
第一个要说的概念是:结果。这个结果是对企业而言的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销售工作也是在乎结果,一个拿不回订单的销售人员对企业来说就是累赘,然后,对于每一个销售人员个体而言,他所谓的结果只是企业过程。对于销售员来说,结果是业绩目标,是自己的提成、奖金,而对于管理者而言,同样是销售业绩,其结果却是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是否可以继续良性地运营下去……
所以,当我们转变角色的时候,必须用新的逻辑来思考旧的问题。一个业务员的销售只和自己的收入有关系,而一百个业务员的销售就不再是劳方的问题,而是企业存亡的问题了。由此而言,管理者必须考虑到的结果,就不能够再以个人视角、好恶、感情出发,而应该从最终的结果去理解公司的每个细节。如果说的戏剧化一些,一个业务员可以为了拿到订单而不择手段,而一个销售副总裁,却必须要考虑到一张大额订单给公司带来的效益与获得这张订单所要担负风险的差值。
第二个要说的概念则是效率。如果上面所说的“结果”代表的是物质方面的内容的话,那么效率则代表“时间”这一独立于维度之外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我们的部署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同时也必须要考虑我们达成某个结果的时间。
结果,很多时候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效率则是一个明显的“相对的”概念。我们做成一件事或者达成某个结果很难用一个绝对时间来表示快慢,你的效率高与低只能是一个比较的结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什么完美,而是只要保证比竞争对手的效率“高一点”就足够了。
从打工者进化成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难得事情,因为所有问题都是新的,所有的解决工具也有可能都是新的。越是这种时候,你越必须明确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越必须保证这个结果可以高效地达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