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是好的营销概念吗?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包装营销效果 |
分类: 营销杂谈 |
关注电商久了,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营销手段,其中最常见的之一就是“大学生创业”,这样的店铺一方面打出大学生创业的旗号,一方面会配上年轻人手拿货品的图片,可能在产品介绍中还有关于店主是个怎样怎样的大学生的说明。
与“大学生”创业类似的营销概念还有主题是“边远地区的”、“复员军人的”、“留守家庭的”……很多很多,在博眼球博同情的方面,虽然用这样的概念来包装自己的产品并不能用错误来定义,但是在我看来,这也并不是正确的营销手段。
人们进行消费、购买商品,最主要的选择条件还是要看商品的性价比,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的商品才是最被市场认可的。所以,针对商品的营销(特别是针对销售的促销),必须包含的两个要素一是对于商品性能、质量的描述,二是对价格优惠的描述,只有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营销包装,才是帮助商品、商家赢得长久市场的先决条件。
因此,我更愿意把类似的概念营销定义为“事件营销”的一种。在我的认知之中,事件营销只是营销的辅助手段之一,更多的时候,事件营销在赢得“眼球”方面是能够起到作用的,但是在促进销售方面,我却并不认为事件营销是最好的手段。毕竟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叫好不叫座的事件营销案例。
获得大量、持续购买的主要诱因是价廉物美,消费者或许会关注原产地、设计师……,但是有谁会在乎谁是售卖者呢?莫非你知道你常去的超市的老板叫什么名字?家乡何处?
事件营销只是一时的,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在阶段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但这里还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把关注转化为消费,第二则是如果竞争对手也打出“同情牌”来分流人群该怎么应对。
我一直喜欢强调差异化的概念,真正的差异化一定是存在于产品端的,而不是从某个层面上触动人们的恻隐之心。举个例子来说,当居住于大城市的人第一次看到流浪猫、流浪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可能会放下一些食物、水,可能会和周围的人探讨一下动物与人和地球的关系……,但是人们并不会因为这一点点同情心就把所有的流浪猫流浪狗都带回家当宠物,因为慢慢地,人们见得多了,想的多了,一方面麻木了,另一方面则也清楚了这些被遗弃的“宠物”并不是名贵的品种,也很可能并不是优质的“宠物”。
大学生创业,对某一家网店而言,也许是事实,但就算是真的,这些大学身店主在网络购物的时候,会优先选择那些同样标注着大学生创业的店铺吗?如果他们自己都不会,为什么以为别人一定会这么做呢?
我在网店中看到过这样的产品图片:图片上的产品并不是很完美,但是产品的边上有一张白纸,上面用大大的字写着“我年纪大,不懂拍照,只懂种花(假设这是一家鲜花店铺)”,可以看出,这种图片同样是以“落后”、“年长”等概念来博同情的,但是,我认为“只懂种花”这四个字却从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店铺中销售产品的品质,从这一概念而言,我认为这个事件营销要远远优于“大学生创业”。
写这篇文字的目的实在是想说:自从国人有了营销的概念以来,人们对于营销的理解已经悖离了营销的初衷,取巧可能是营销必须要考虑的策略方向,但是任何的策略都应当以营销的本质为基础。这些,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明白,有多少人会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