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性缺失之后——民宿绝不应该酒店化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旅游营销民宿酒店 |
分类: 营销杂谈 |
说起民宿这个词汇,你会想到什么?是想到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农家饭菜……,还是标准化管理,酒店式服务……?
我认为每一个词汇的出现都一定代表着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而民宿、农家院这些名词一定是和酒店、公寓、度假山庄有区别的。但现在的商业社会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一个概念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可能还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属性,但是随着经营者想要规模化,个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味同质化。
因为在思考去海南买房子和租房子哪个更划算的问题,我去了很多包含“民宿搜素”的网站,结果发现目前既有网络平台上关于民宿的介绍千篇一律,和酒店房间介绍并没有任何差别,主要内容都是房间面积、房间装修、床位、交通……,难道我们心目中的民宿,真的是这些吗?
在和朋友聊起民宿概念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民宿应当包含最主要的东西是地域文化,在争论了一番之后,他们同意了我的说法:即使民宿包含文化,包含的也应当是非商业包装的文化。比如某个偏僻的地区为了吸引游客而举办了某某节庆活动,或者是因为要吸引游客而把地区原有的景观加以人为改造、把原有的节庆转变成了表演——我真的觉得这样的文化不能算是民宿文化了。
当我们想要摆脱城市、工作的压力和烦扰,当我们想要旅游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座城市、另一种充满商业喧嚣的环境吗?我一直觉得选择旅游、出行实际上选择的是生活节奏上的改变,所以我并不觉得民宿文化指的的是地域文化,我心目中的民宿文化只有一种解读方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如果追求住宿环境与服务质量,你可以选择高档次的酒店;如果喜欢那些名声在外的世界级的景观,你可以去最拥挤的城市。选择民宿,选择的就是那份原生态的宁静与自然。我所指的原生态并不一定是原始,而是原貌。
按照当地人的作息时间来起床、休息;和当地人吃一样的饭菜:不是专门为游客做的,而是在当地人家里入伙;参与当地的人的一些日常活动,比如喜酒,比如务农;在空闲了去看看当地的风景……,这些才应当是民宿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一直认为:同质化导致了市场的出现,而差异化则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生存。在旅游的大市场之中,民宿概念之所以能够出现,就是因为它和酒店等其他旅游形式有着不同的地方,如果体现不出自身的竞争要点,民宿这个概念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市场空白不一定有商机,但是针对产品、服务的改良、改进却有可能增加赢利的机会,民宿的概念出现了,但是民宿的产品和服务却还远远不到位,我相信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可以整合市场上的资源,并在建立规则的前提下开展民宿服务,一定会有不错的前景。
或许有些主观了,但是久居于大城市的我,真的对去景区“看人头攒动”没有丝毫的兴趣,民宿,如果真的是我想的那样,我会很喜欢。
前一篇: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必须关注的问题
后一篇:民宿的差异化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