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个人心中有一百万种互联网思维

标签:
电商营销风斯若风营销互联网思维开放 |
分类: 营销杂谈 |
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记,就是越不懂的词、越模糊的概念就越要拿出来用,好像大家追求的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表达方式与互相理解。
当然,如果是朋友、同好间私下交流,那么用词的准确性确实不怎么重要,只要大家能够沟通好就可以了,但是我发现现在很多用新词汇著书立传、高谈阔论的专家者们同样对一些新的词汇不求甚解。
我认识一个朋友,觉得自己是做互联网的,而他对于互联网其实是不懂装懂,而他公司的投资方,对于互联网更是非常的不懂装懂……,其实我要说的不是他们,:)),我要说的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先下个定义吧……
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并没有查到关于“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的定义,或者说,我查到的一些人做出的定义已经不是定义,而可以算是一篇文章了。
我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是:一种可以最大化进行区域覆盖、最大化调动人群参与,并能够让参与者产生互动的思考方法。
理性的人的人可以有感性思维,这是因为“某某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所以并不是说只有互联网相关行业才可以应用了互联网思维。做网络的企业有可能没有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企业的发展,而非互联网企业却有可能因为互联网思维而取得成功。
在我的定义之中,“可以”代表的是某种可能性,可能性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通过执行达到的结果。
信息大爆炸带来的一个弊端是无穷多的新词汇,那些一上来就写互联网思维如何如何的专家们,凭什么认为大众和他们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有完全相同的定义呢?
再举几个例子吧……
我觉得最能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案例是把传统桌面游戏项目搬上网络。我非常喜欢下围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学习、工作的关系,很难和棋友的时间约到一起,所有随着年龄的增加,下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直到网络对弈软件的出现。我不知道最早编写能够网络对弈程序的人是否带有功利心,但是他或者他们确实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让我这样的爱好者可以在自己有空闲且有网络的条件下,总能找到可以手谈的对手。通过这些软件,我和韩国、日本的爱好者都下过围棋,我觉得对于我们群人来说,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改变让我们很开心。
也许有人会网络围棋或许是一个特例,因为棋友之间并不需要语言的交流,也没有文字干涉到整个棋局的过程中,规则定好之后(不同国家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界面),其他的一切只剩下鼠标点击。
换一个角度,看看Facebook的成功,它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覆盖尽可能大的区域,聚拢尽可能大的人群,最后,互动!
从我的定义来看,搜索引擎并不能算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或服务。搜索引擎欠缺的是搜索发起者之间的互动,它只是一个基于更庞大数据库的服务,从单机、到局域网、再到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一种产品技术的自然升级。因为搜索引擎无法完成多方面的互动,所以它的赢利模式显得更简单。而像Facebook,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它的赢利模型就需要更多地巧妙构思。
电商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而提供服务的平台,它给予了平台内店铺用互联网思维去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的可能。但是,为什么电商平台内的商家只有很少部分赚钱,大多数不赚钱呢——可能性并不代表结果,你的店铺有可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并不代表你开了网店就已经被更多的人知道,你的客服可以提供为每一位消费者的咨询和服务,也并不代表你的客服人员已经做了这些——互联网思维只是思考方法,“想”还是要和“做”结合起来才能够达成目标的。
那就别迷信了吧……
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传统思维、互联网思维……,我们无法强迫自己按照一种定义去思考所有的事物,所以也不必强迫我们一定去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经营一个企业。
开中餐店有可能赚钱有可能赔钱,开西餐店也是如此;卖蟑螂药有可能赚钱有可能赔钱,卖蟑螂也是如此;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有可能赚钱有可能赔钱,不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也是如此……
除非人类能够真的知道时间是什么以及宇宙的由来,否则任何看似正确的东西都很有可能是局部的、阶段性的,不要迷信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和我们所想到能够结合到什么程度。
互联网的出现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觉得应该出现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