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人不适合创业

标签:
市场营销风营销风斯若创业梦想 |
分类: 营销杂谈 |
这次必须先得说清楚,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些绝对化,所以接下来的文字只代表我个人在目前这一阶段的想法,我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并不代表我认为这些道理是绝对正确的,只是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所以,真的很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诸位不吝赐教。
梦想是很感性的虚幻
我们总是会说:梦想属于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没有看到过太多现实的残酷,更是因为年轻人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去试错,不是他们不害怕失败,而是他们本身真的没有什么可输的,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了。
难道年纪大了就没有梦想了?就不适合创业了?我想有人这个时候会想到肯德基的例子,而我想说的是,梦想并不等于规划。
我们听说“人生规划”的课程,但是并有听说过“人生梦想”的课程。在我看来,梦想是很主观、很感性的东西。一个人的梦想,大多数时候远远超出了他的实现能力,而且往往没有任何关联逻辑。我们可以去问问学龄前的小朋友:“你长大了想要做什么?”他们的回答通常就是梦想。同理,如果现在有着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到了巴菲特或者扎克伯格的高度,我也会认为这是梦想。
说更直接一点吧,如果一个年轻人对我说他“想做个有钱人”,我也会认为这是梦想,因为“有钱”这个概念太感性了,并没有办法去通过一个理性的定义去让人把握。
创业是很理性的现实
很多人都误以为创业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实际上呢,“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创业,是享受,“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赚到钱”,才是创业!
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判断,创业实际上就是在和数字打交道,你的成本、你的收益、你的时间、你的效率……,我想没有谁能够否定数字是“理性”的代表吧?
环顾一下我们周围,有多少创业型企业半途夭折,有多少创业型企业坚持到了最后,有多少创业型的企业真的赚到了钱或者实现了创业者的梦想……?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但是我的身边,有成功的创业者,却没有一个成功的梦想实现者。
对于创业来说,首先必须要满足的是“活着”,而对于“梦想”来说,“活着”恐怕是最大的“敌人”了吧。道理很简单——只有赚钱的项目才能活得长久。你可以为了“活着”而放弃梦想,但是你无法为了“梦想”而放弃“活着”,不是因为什么条件限制,而是客观上你做不到!
人生是感性和理性地碰撞
感性,代表的是我们的梦想、欲望;理性,代表的则是我们的现实、能力。对于正常人来说,感性和理性总有一方是要占上风的,我们可以形容一个人是一个感性的人活着理性的人,也可以说某个人在某个时间内情感战胜了理智。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要面临着无数次的选择,科幻迷们会认为每一次选择都会产生出与选项数量相同的平行世界,但这只是科幻,实际上每次选择都是我们感性和理性的斗争。
选择创业与否,看起来是一个个人主观行为,但是当你的创业项目进入市场,面临着竞争压力的时候,你必须要抛开主观的认知与判断,而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做的事情。梦想是美好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把实现梦想的希望寄托在竞争对手的梦想是“帮助我实现梦想”,相反,每个竞争对手都想要实现他们自身的梦想,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打碎我们的梦,才能部分保证他们的梦继续做下去。
所以,当你带着梦想创业的时候,你是不是考虑到了别人的梦想呢?是不是考虑到了你的竞争对手的梦想呢?
再换一个思路,如果你认为“有梦想”是成功的前提,那么你希望在你的企业当中,你的员工是有梦想的还是没有梦想的?如果你的逻辑是正确的,那么你的员工应当都是没有梦想的才行,因为如果他们有梦想,他们是会去选择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怎么会成为你的员工呢?
感性是绝对主观的,但是人类是没法保证自己的理性是客观的,毕竟客观是受制于经验积累的。这也是为什么感性通常会战胜理性的原因——因为你的理性并不是真正的理性。
我一直喜欢把事情区分成三件:想做的事、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这种区分方法伴随着我成长了几十年,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可能每个人想做的事情当中都包含着“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到底是不是我们该做的,我们又能不能做到呢?
结束的话
用哲学的方法来思考创业是一件很烧脑的事情,但我真的认为一个人的感性和理性是很难找真正的平衡点的,带着梦想创业等于是硬要把两件完全不相容的事情拧在一起,太难了。
所以,对于那些有梦想的潜在创业者,我劝大家还是先冷静、沉淀一下,不妨先去相关企业打打工,看看从理性的角度应该怎么创业,然后,也许实现梦想的机会会大一点呢?嘿嘿,也许是放弃梦想的机会会大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