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层面去考虑市场,创新就会变得更简单!
标签:
市场营销消费心理风营销风斯若用户 |
分类: 营销杂谈 |
双创战略的实施让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创新相关的话题与事件,实际上创新应该是个永久的话题,客观地说,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那么在创新的时候,我们到底应当怎样去思考呢?
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是“否定基础上的建立”,否定了旧的,才能建立起新的。在创新的时候,我们只有知道了旧的都有什么,才能知道什么是新的。具体到市场学领域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创新并非是技术、方法层面的,而是基于人们认知的心理层面的。
Facebook站在风口浪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人说Facebook的成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有人说Facebook的成功是因为硬件发展跟上了人们展示的需求,有人说Facebook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最大的内容平台却不用自己做哪怕一丁点内容……,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Facebook的成功确实在于他的新,而Facebook的创新新在了对年青一代心理的引导上。
在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BBS、聊天室、社区论坛、博客、微博……,Facebook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力上真的和他们有区别吗?技术是底层服务,用户是看不到的,用户看得到的界面和操作过程差别是很小的。那么是什么造成了Facebook的火爆呢?我觉得Facebook只做了一件事情:划分了新时代和旧时代。
我觉得从用户心理层面上来说,Facebook采用了一种巧妙的营销策略,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Facebook总是在告诉人们:新一代就该用Facebook。或者是如果你没有Facebook账号,那么你明显就是快要被淘汰的那群人。事实上人们对于网络言论的要求是没有技术规范的,所以Facebook赢在了心理层面。
或许是对于过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总结比较难以实现吧,Facebook做了一个简单有效的一刀切式的总结:一切非Facebook的都是旧的,一切Facebook的,都是新的——创新就这么完成了!
在和身边各个年龄层面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我遇到了另一个和心理层面有关的关于新媒体、新平台的话题,是说QQ和微信的。
能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肯定都是使用微信的,但是我遇到了很多00后的小朋友却并不喜欢使用微信,他们用QQ联络交流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使用微信的时间,当问到他们原因的时候,答案很简单:“家长们都在使用微信,为什么要和他们一样?”话语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
从所谓的“婴儿潮”论调开始,那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市场学家们就喜欢把市场人群按照年代来划分,其实这种年代划分方法体现的是某一类人群对于社会、经济、商品等各个方面的心理接受方法。当营销学真的被承认为一门复合型学科的时候,把心理学内容加入进来会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很“俗气”的案例:苹果手机。尽管我们可以很正确地说苹果手机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智能手机,但是,我们谁也无法否认,苹果手机充分影响了消费者的心理层面,无论是时尚、安全……哪样的细节展示,都建立在了一个大前提下——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用苹果手机的和不用苹果手机的——这一下子就让消费者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没有三星、没有华为……,只有苹果和非苹果!
我们常说的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即使有专利许可支撑,技术能够领先多久?靠技术、专利建立壁垒是正确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中,除了少数垄断型的巨头控制的技术,到底有多少属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壁垒可以让先发优势维持半年以上呢?
我们总是说市场化,市场化就是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了解、采购方式都已经非常多元化,这也导致所有的企业必须更全面的去思考消费者的需求,让产品通过受众的心理来建立更好的市场氛围,也算是物质意识互动的一种说明吧!
前一篇:创新也要“所见即所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