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一书,第十四本:《国家的破产》

标签:
政治经济国家破产金融危机公债 |
分类: 夫妻书评 |
还记得在当时刚刚听说冰岛、希腊两国“破产事件”的时候,觉得很好奇,在我的认知中,国家怎么能破产呢?也是在当时那种好奇心的催动下,买了这本书。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在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这本书买亏了,因为在书的前几章几乎都死在讲国家公债的历史,我对经济学很感兴趣,但是对经济学史的兴趣着实是大不起来。所以坦白讲,在初读的时候,并不认真。
这次重读的时候,觉得收获还是比几年前多了不少,第一个收获就是发现了在书中前面的部分总是把美洲翻译成美国,在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让我困惑了很久,后来才反应过来。其实在本书中有大量提到美国的内容,美国和美洲这两个概念是不该搞混的,校对的责任实在是重大啊。
加上之前的《金融大未来》、《欧洲如何走出危机》,《国家的破产》是我十几天来读的第三本欧洲人写的关于2008年经济危机及其延伸的书了,从这三本书来看,欧洲学者和之前看过很多的美国学者看待经济的角度确实是有差别的。
本书的作者雅克·阿塔利长期担任法国密特朗总统的特别顾问,并于1990年创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担任首任行长;2007年被萨科齐总统邀请并组建解放经济增长委员会并出任主席,雅克·阿塔利还是非盈利小额信贷组织法国沛丰协会创始人。如今经济和政治不但无法分开考虑,而且是互为补充的,横跨政治、经济两个领域的人物写的东西明显更有说服力,也明显更有前瞻性。
从书的内容来看,《国家的破产》并不是一本纯粹的普及型读物,里面大量的数据、术语显示出:要么是翻译的不够好,要么是作者真的是想在少数人的圈子里谈谈自己看法。
我觉得自己看懂了这本书,但是却又觉得有些无法了解书中描述的情况,如果是一个人,负债到多少会承受不了呢?一个国家呢?那些出现赤字的国家,真的能够慢慢地把赤字减小、抹平吗?作为正常的自然人,我们总想着给后代留下点什么,怎么到了国家层面,就变成了要前人花钱,后人还账呢?难道真的已经准备好了赖账了吗?
回到我的专业领域,我读这些政治经济方面的书,其实还是想通过这些宏观的东西去判断宏观与微观的市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政治和经济都处于崩溃的状态,企业、产品、市场又怎么会有好日子过呢?
看完这本书,更觉得市场营销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了,因为它牵扯的学科太广,比如政治学、经济学,要想弄懂真的要花大时间的。所以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
有的书看过一遍就可以放在一边,有的书看第二遍的时候才觉得好看,《国家的破产》就是那种开始觉得没劲儿,而后来觉得可以再多读几次的书。我会在学习、实践一段儿时间之后再读一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