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博营销(一)
(2013-06-15 08:20:45)
标签:
营销悖论市场营销营销微博微博营销 |
分类: 营销杂谈 |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发现所谓“微博营销”的问题了,只不过,这些所谓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人一边用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微博营销”欺骗着客户,一边也在催眠着他们自己。
关于被神化的微博营销,悖论也实在太多太多……
微博是草根彰显自己的平台,是基于人的平台
这一条好像并不是悖论,好像真的有这么回事儿,一些来自民众的言论似乎真的通过微博的转发……,红遍了整个网络,真的吗?
如果从单一事件来看,这个客观现象是真的,但是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的话,能够被疯狂转载的是那些有“价值”的“事件”,而并非首发微博的那个“个人ID”,从这一点来说,微博只不过是起到了媒体的作用,把一件有可能被大众关注的事情通过网络散播了出去,并引起了网民的共鸣,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和微博没什么关系了。
只要是可以走红网络的事件,通过论坛、博客……很多很多渠道都可以让很多的人议论、传播,注意,我说的只是事件,说到人的话,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凭借微博红起来的呢?周星驰?奥巴马?芙蓉姐姐?犀利哥……,或者,看到这段文字的你,身边无论通过几度连接能够连接到的朋友,是通过微博成为红人的草根儿呢?
这里不妨多谈几句,其实“某种新媒体形式”,真的只不过是资本圈圈钱所炒作的概念而已,网络新闻、BBS、社区、论坛、博客、微博以及未来可能又出现的新概念,不过是幕后推手的战略布局而已,关于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几篇文字中我都会谈到,这里先不多说了。
认真地去审度的话,可以发现每个微博红人(那些为了某种利益而虚构出来的所谓大号除外)的“红与不红”,和微博并没有必然地联系,即使没有微博这种形式的传播工具,他们一样会红,只不过名称可能换成了“博客红人”、“媒体红人”、“专栏红人”而已……
再本质一点来说,除了亲人,我们每个人是不会因为纯粹地为了关注一个人而去关注一个人的,每个人对于他人的关注,是基于事件的,那些被关注的名人,一定在被关注之前,就已经具有了绝对的新引力或者潜在吸引力。微博被神化,微博的作用被夸大,那些标榜微博营销的人似乎已经认为了在微博出现之前就没有“名人”、“红人”了,可能吗?
从媒体属性角度来看,大众关注某个媒体,有长久吸引力的关注并不是媒体的名称或者形式,而是媒体的内容,我们读报纸,不是因为报纸名为“报纸”,而是某一特定的报纸里面有我们想要读的内容;我们经常访问某个网站,也绝对不会是为了每次都去“欣赏”他的主编与编辑是谁……,媒体是需要内容支撑的,微博是媒体的一种具象表现,支撑微博的同样是内容,而非微博的ID。
刘德华、周杰伦如果有微博账号,即使他从没有发出过一条言论,关注的粉丝依旧会铺天盖地,那只不过因为他们是刘德华、周杰伦,换成你我试试?开个微博账号,不发一条言论,恐怕我们不先关注别人都换不来粉丝吧?!
没有绝对的肯定,也没有绝对的否定,有的人可能真的通过微博让更多人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让自己所做的事情成为了微博的内容,成为了被关注的事件,这些绝对的草根儿可能会和我争论。我只想说,对比身边那些真正的红人、名人吧,莫言、韩寒、张悟本、曲黎敏……,他们的走红,和微博真的有关系吗?
说微博营销是个悖论,不是说微博营销不存在,而是“微博营销”这个概念只是一个很细分很细分的概念,这就好像我们在说软文的时候,并不会说“150字以下的软文营销”一样,什么论坛营销、网络软文、博客营销、微博营销,不过是网络媒体营销手段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使网络营销这个概念,也不过是媒体营销这个大范畴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微博营销作为组合工具之一,应该是有他的价值可以体现出来的,但是如果把微博营销生拔到了一个很高的绝对高度,是很古怪、很荒诞的事情。
只做到了微博的形式,而没有真正的内容,微博营销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有了足以传播的内容,难道限制我们的只有微博这种形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