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泊东吴万里船(无锡1):版图与个人足迹
标签:
地理游记杂谈闲将往事思量过 |
分类: 运河城市纪行 |

一、无锡地理简介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二、无锡著名旅游景点:鼋头渚、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梅园、蠡园、惠山古镇、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的。
这些景点有些与运河有关,有些与运河无关。后面再慢慢道来。
五、个人足迹
按照上面的行政区划的话,无锡2个县级市是都曾去过的,特别是宜兴市,大约去过2次。一次是2013年跟团,记忆中的就是大觉寺了,很震憾的,不仅是其规模很大,还因其有别于传统寺庙的特殊形制。据说是台湾人建的,当时寺里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来自于台湾。网上查了下,现在叫佛光祖庭的大觉寺,是因为1938年,悟彻今觉(即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此出家。于2007年3月,宜兴市宗教局发放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完成寺庙登记,认定为"佛光祖庭"。同年5月20日第一期工程完工,有观音殿、大觉寮、美术馆、滴水坊、客堂、斋堂,另有客房数十间。并先后并由当地政府斥资完成佛光路、佛光香林路,以及高速公路鲸塘交流道连接快速道路直通本寺,方便地方往来交通。我们是2013年去的,当时香火并不旺,边上是云湖景区。
之后有一段时间关注过其官网,因为它有推出修学的活动,可一直没有成行过。但宜兴大觉寺的历史是很早的,始建于南宋咸淳(1265-1274)年间,由志宁禅师首建,至今约七百多年,历代迭有兴替。清乾隆年间(1735~1796),寺名为"集贤山大觉院"。清道光年间(1820-1850),更名为"白塔山大觉禅院"。近代《宜兴县志》记载,寺名为"元上乡白塔山大觉寺"。现在的大觉寺是重建的,而佛光祖庭新叫法则是因为推动重建者的星云大师是在此出家的,他也是佛光山开山宗长。
位于西南的宜兴不同,位于北边的江阴市去的就较早了,应该是到ECNU后不久,当时也是集体活动,大约是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典范,别的没有太多印象了,只是记得当时是很羡慕村民们的别墅的。也懒得去找当时的照片了,应该还没到电子照片的时代。
从无锡地图可以看到,其市区与2个县级市的分界是很清晰的,基本上南北向的三块。市区在中心,2个县级市一南一北。这好像是有些特殊的。
位于北边的江阴是长江南岸城市,其对岸是江北的江苏泰州,东西则分别是苏州的张家港与镇江。而位于西南的宜兴则是太湖沿岸城市,东边是太湖,西与北被常州围绕,南边则分别与浙江与安徽邻界。无锡宜兴、常州溧阳及湖州长兴这3个分属不同省份的县级市都有大范围的竹林,或许是这个区域特别的地理现象。
至于无锡市各区,因为分不清各区范围,所以统称市区吧。市区应该去的次数要多些,记得的至少有:最初到南京工作的一次集体活动、在ECNU时教授体检在华东疗养院的2天1夜的体检(前几年是每年1次,后来2年1次,再后来换到了南通,再到了SHU后,则完全没有此福利了。985与211的区别还是存在的。第1次享受华东疗养院体检的福利就查出了糖尿病,是永远记得的。)、去年最后一天的一日游(蠡园与荣氏梅园)。
无锡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位于风景秀丽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初为东西两座相邻的私家别墅园林,分别为1927-1937年建的蠡园和1930-1937年建的渔庄。现两园沟通,统称为蠡园。蠡园以独具风格的水景园林而独步于江南,山清水秀、庭秀园深。更得以2500年前,范蠡与西施浪漫爱情故事而闻名。
梅园则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梅园是荣氏的物产。当时正值腊梅盛开,可惜拍不出什么新意了,在出门时发现了这一处,颇有日式枯山水的意境,趴下从下往上拍了个纵向全景:
对于无锡市区其实是没有什么印象了,总说要去住几天的,毕竟城市变化是很大的。可是总未成行,疫情完全结束可以再出门时,应该要去了。毕竟运河还是没去呢,无锡运河段还是有一些运河遗产的。可以选择春天樱花的时节,据说鼋头渚的樱花可以与武汉大学媲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