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运河与长城的旅游比较

标签:
地理历史运河攻略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在阅读运河图书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有作者对运河与长城并提,只是为了说明二者一样的伟大。
于是想多了解一点对比,分别在超星与知网进行了图书与论文的检索,但检索结果不太理想,真正专门来论述长城与运河的图书与文章并不多。
在超星找到了3本书,其中2本书其实是一本书的2个版本,第一版名为《万里长城与大运河》,第2版名为《长城与运河》,很薄的册子,前者11页,后者44页,都是1953年出版的。另外一本是台湾1976年出版的大学用书(历史地理)《五大古都、长城与运河》。这3本书都是竖版印刷的繁体字版。前2本一会就看完了,后一本很大部头,看过目录。第1版11页的连目录都没有,下面2图分别为第二版的与台湾的目录。显然,这3本书虽然书名中同时有长城与运河,其实是各自述说,并没有对二者的比较。
在中国知网里,用长城*运河去检索,也仅得5篇。其中3篇是对中学课文《长城与运河》的教学有感,另外2篇无关。
或许二者可比性不高?
但还是对二者产生了比较的兴趣,综合这些时间里看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旅游经历,感觉二者还是可比,虽然有伟大这一共性,但其实差异更大,以目前的见识简单总结如下:
1,长城是对敌,是拒绝,是障碍;运河是迎来送住,是畅通,是交流。
2,长城,用险峻,多傍依崇山峻岭;运河,用通达,多打通天然河道。
3,长城是边关,是荒野,是军事,是战争;运河是中心,是城市,是人家,是贸易。
4,城市因水而兴,所以运河沿岸的名城名镇无数,各自上演着万家灯火,从而美食宝物豪宅比比皆是,从而更有趣。
5,运河穿城而过,运河的探访,因其城市特性而方便而容易。
6,运河仍然是活着的,生动的。
7、运河是沿岸城市的旅游名片,特别是在申遗成功之后,各地打造的运河广场(《中国大运河百问》):其中最有名的有南北两端的2个,即运河北端北京通州的北京运河广场和南端杭州的运河广场。可惜2019年与杭州的运河广场擦肩之过,已到了拱辰桥,却不知边上就是运河广场。可见事前的了解与攻略之重要。
《清明上河图》描述的运河(开封段,隋唐大运河)很典型地表现出了以上的特点。即生动的,流动着的,充溢着人类生活的温情。虽然它描述的是隋唐大运河开封段,但运河城市的共性还是很明显的。
所以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运河要比长城,有更多可看,可体验,可品尝的。
可看各种建筑,宗教的、水利的、仓贮的、园林的、宫殿的;
可体验各种项目,游船、非遗,等等;
可品尝南北美食;
所以运河的旅游更轻松,更愉悦。
各城市都在充分利用运河名片,更多的项目在建设中。
运河让城市更美好,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借用纪录片中的一个口号,“我爱大运河”。
而长城对于我这样腿脚不好的人,太高冷了,难以亲近。这大半辈子就只去过一次(题图)长城,还是在20岁左右,登上去就都颇感艰难了。至少到现在,也没有再登长城的旅游计划。而运河,因为是城市行,是有着计划的。
或许只有我这类闲得无聊的人才会从旅游的角度有上述的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