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nn上海
Ann上海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60
  • 关注人气: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2020-03-27 15:45:22)
标签:

地理

历史

运河

攻略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要打持久战了。

宅中应找点事做,以便转移注意力。

前段启动了运河城市纪行系列,已完成了杭州与嘉兴2个城市,约7-8篇吧。本意是一可整理与记录以前的旅行,二可为后面的旅行做攻略。

假装在路上,权当纸上”旅游“吧。

可为了做好攻略,找了好多的书与视频,读不完看不完,工程越铺越大。运河太复杂了,它是一个庞大的水系,不同时期的不同河道,天然的河道与人工的河道;新运河,古运河;这些都各有不同名字。每当被运河的复杂绕得头晕时,都提醒与告诫自己,只是旅行而已,找准切入点,控制好尺度,不能无限扩散。
收缩战线的最好办先法就是简单粗暴,先掌握大框架与大方向。
比如,了解了中国大运河的概念,它是由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组成的。于是运河城市就由京杭大运河(最初的设想)的18城,扩充到了35城。如果要名符其实,则应涵盖三条运河,而城市数量则增加到了35个城市,工作量接近翻倍。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一是浙东运河的宁波与绍兴都是打过卡的,只是没去访过运河。同样,隋唐大运河的郑州、洛阳、开封、焦作这些河南省的地级市也是印过足印的。当然大都是去过城市,不知运河。或者想偷懒不增加工作量,就修改已发的《运河城市纪行系列》篇名为《京杭大运河城市纪行系列》。这么做似乎有点不甘,毕竟有些不尽之意。
比如了解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知道运河遗产的丰富性,包括了如下类型(《中国大运河百问》),从而知道应该看什么怎么看: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当然去哪看也非常重要,那么中国大运河的31个遗产区是必去的吧(《中国大运河百问》),如果早些了解这些知识,那么在上图中的许多城市,就不会错过运河了: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读书笔记(1),运河遗产区与运河遗产类型

虽然前段时间走了一些弯路,但也是必要的。在广泛游览后,选定了几本书,基本满足这个条件,而且还是非常适合旅行目的的运河图书,有些简直就可以直接用来当攻略了,而且比普通的攻略更深入。

后来发现,这些选取的书都是因为作者具有某些共性,即他们都是实际工作者或身体力行者,最贴近运河。百问作者因为在申遗办工作,所以占有各地汇总上来的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的图表是极有价值的硬货;而《家乡的那条河 走读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作者则是桐乡社区学院的教师,浙江段运河是真正走过的,特别是提出的杭嘉湖运河的旅游路线,完全可以直接拿来用,所以很适合全民阅读。另外的《行走大运河》则是大河报主编的,是基于报社组织的考察活动而编,是其亲身走过的。

这就提醒自己,以后在选择图书时,一定要对作者自身的背景作了解。这就是我早就20年前总结信息传递原则的一个原则,的问题。谁有资格说,谁说的能信服。

所以这几本图书,是要认真通读的。所以了采取一贯的笨办法,那就是做摘要与读书笔记。


这里要说到在读书上与某人的分歧与经常性的口角。某人仍然坚持传统的做法,买纸质书,写纸质笔记本。 
但我则坚持不买纸质书的原则,一是数字阅读,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
在数字阅读的时代,能不买书坚决不买。数字阅读解决不了的,充分利用图书馆。不仅是单位图书馆,超星有一个好处是,它还可以找到一本书的所有馆藏。
不买书,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考虑,书还是很贵的;二还是经济考虑,买书要买书架,还要占用空间(几万一平米呢);三是精力与体力的考虑,书要防虫掸灰,平增许多工作;四其实更重要,老化之后,印刷体的纸质书太累,数字阅读则可以任意调节成舒适的字体大小,一天可以连续看很多时间;五更更重要的是,数字阅读的笔记功能更为强大,不仅文字,更有纸质阅读很难的图与表,数字阅读工具处理起来非常容易;六最最重要了,那就是保存与检索功能了。数字阅读与数字笔记(姑且这么叫吧)非常方便存贮与运用,比如上面的2组表格,如果要用传统的做笔记的方法自由手画,一是有些麻烦,二是今后要用时也很难找到。
为了方便”用“这个目的,其实这也是我读书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读书时就要考虑这本书有哪些地方有用,可以如何用。
在指导学生论文时,首先对它们的要求就是至少做50篇文献阅读题要,要求有原文的摘要,以及对于这段摘要的标注,即它有什么用,或者是提出了一种观点(你认可或你反对,从而可以提炼为你文章主题),或者是对你自己某个观点的论证等等。我把这种阅读题要的写法总结为”他说“与”我说“,并强调只有较为充分的掌握与了解”他说“才能形成”我说“。写论文没有什么诀窍,多读多思而已,在”他说“基础上形成”我说“。这样做阅读题要的另外好处还有,一是写文献综述时就有了线索,二是做参考文献时就可以直接生成。
这样做题要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文件名。文件名最好是词串组成,由一切想得到的主题词来描述,这样在检索时就可以保证足够的检索入口,从而让本文件发挥最大的效用。
这确实是心得。这点与某人是一致的,只是实现这一点的方式与工具不一样。
但还是笨办法。就如前面说过,笨办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回到这次的运河系列图书阅读,一个是超星平台,一个微信读书平台。前者用笔记本读,后者用手机读。不过都很好用来作笔记。
所以这几本通读的图书,已完成了1本的全篇摘录,正在进行第2本。还有2本也是认为需要去做这样全篇摘录的。这几本书的共同特点就是非常适合当做”走“的指南,非常适合个人旅行者。
比如已完成的杭州与嘉兴,即便是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基础上写了7-8篇博文,但在看完这几本书后,仍觉得还需要增补,即对于每个城市应该”去哪“、”看什么“、”怎么看“的这几个问题,还可以做得更具体更全面。
所以决定先将这几本书全部做完后,再重新接着写湖州篇。同时更改原系列名为”京杭大运河城市纪行“,”浙东运河城市纪行“与”隋唐大运河城市纪行“另成系列。35个城市还是分开来较好,以免概念上的混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