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说:成长
(2023-10-28 14:20:48)分类: 学习 |
60岁后说:成长
社会学家把人的一生分为一个个七年的阶段:
第一个七年是儿童时期,需要母亲的陪伴;
第二个七年是少年时期,这时我们会对世界充满好奇;
第三个七年是青春叛逆期,荷尔蒙剧增的同时,我们的冲动和信心也爆棚;
第四个7年是成熟期,人这时候开始懂得担负社会责任;
第五个七年是生命最为绽放的时期,大部分人会结婚生子,养育后代;
第六个七年是35-42岁,人会进入迷茫期,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35岁焦虑。
第七个七年43-49岁,人们已经很难走出自己已有的生活轨迹,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第八个七年50-56岁,人会逐渐看开,也就孔子说的“知天命”。
成长,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方面是我们作为一个生物体的成长,但实际上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生理上的成长速度都差不多。
另一方面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成长。在这方面,每个人进步的速度和最终能走的距离,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值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在我看来,人要比的不是谁在一个时间段内成长得更快,而是要比谁最终能够达到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
第一是如何看得远,
第二是如何看得透,
第三是如何看得开。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人要想看得远,就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和素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对人性的洞察,看清了市场的本质。
上但凡想要做成一些常人做不成的大事,我们就要有所舍弃,放下心中那些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想获得更好地成长,除了看得远、看得透、看得开,还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诚信、谦恭和精益求精。人首先需要对自己有高要求,才可能达到高要求。
前一篇: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后一篇:经世济民,经济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