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一错再错
(2023-04-24 14:28:19)分类: 学习 |
为什么我们会一错再错
在人类的底层思维逻辑中,就暗藏着几个错误倾向,在总结经验、判断形势的时候,这些倾向就会跳出来误导我们,让我们无法从损失和挫折中吸取正确的教训,正如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所感叹的那样:“我们从经验了解到,人类从未向经验学习。”
首先,人类的思维有一个偏颇的定式,那就是,自己的决策或者行动,如果最终导致了成功,或者正向的反应,那么我们往往就会牢牢记住,并且认为它是常态;但如果导致了失败和负面结果,那我们则会选择性地忽略,或者归咎于外部环境,甚至和自己共事的合作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甩锅”。
其次,由于人类本能中的“趋利避害”特性,所以我们对于那些符合我们利益,或者固定立场的信息,都会倾向于相信,反之则会排斥、遗忘。举例比如一个人,是金发,左撇子,他偶然在某个媒体平台看到报道,说金发左撇子的寿命,比一般人长。那么这个人肯定就倾向于相信这个论断,而不再去追究背后的科学根据,甚至对任何反对意见都不予采信。
另外,人类之所以无法从外界反馈中吸取正确教训,无法做出正确的自我判断,还有一个思维底层逻辑上的倾向,那就是,我们往往会夸大自己所拥有的才能,或者物质财富与资源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我们都会认为自己在社会中,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的东西,也是独一无二的。
认为自己具有“独特性”,这种思维倾向的根源,其实就是人类对抗死亡焦虑的心理防御机制: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就和他人不同,能够免于死亡,以及其他灾难和厄运。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我们不被死亡焦虑所压倒,但副作用就是,导致我们不能正确评价自我。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之所以难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自我认知,是因为外部世界本身的复杂性。
每次我们的行动,或决策,都会导致某种结果,也会收到外界的反馈,这确实没错,但由于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我们最终收到的结果,或者反馈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相关变量太多,而我们获得的信息相对有限;所以外界的反馈,往往不能让我们增加对事情本质的洞察,进而也无法积累正确的经验。